本文目录导读:
数据安全法概述
数据安全法是我国为应对数据安全风险、保障数据安全与合法权益而制定的一部综合性法律,该法于2021年6月10日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自2021年9月1日起施行,数据安全法旨在规范数据处理活动,加强数据安全保护,促进数据开发利用,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保护个人、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1、数据安全原则
数据安全法明确了数据安全的基本原则,包括:
(1)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数据处理活动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不得侵犯个人、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2)最小化原则:数据处理活动应当遵循最小化原则,仅收集、使用、存储、处理与实现数据处理目的直接相关的数据。
(3)安全可控原则:数据处理活动应当采取必要措施,保障数据安全,防止数据泄露、篡改、破坏等风险。
2、数据安全责任
数据安全法明确了数据安全责任,包括:
(1)数据控制者责任:数据控制者对其数据处理活动负责,应当建立健全数据安全管理制度,采取必要措施保障数据安全。
(2)数据处理者责任:数据处理者应当遵守数据安全法律法规,按照数据控制者的要求,采取必要措施保障数据安全。
(3)第三方责任:第三方在数据处理活动中,应当遵守数据安全法律法规,不得利用数据从事违法犯罪活动。
3、数据安全保护措施
数据安全法规定了数据安全保护措施,包括:
(1)数据分类分级:数据控制者应当对数据进行分类分级,根据数据的重要性、敏感程度等确定数据安全保护等级。
(2)数据加密:数据控制者应当采取数据加密等安全措施,确保数据在传输、存储、处理等环节的安全。
(3)数据安全审计:数据控制者应当建立健全数据安全审计制度,对数据处理活动进行监督、检查。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4、数据安全风险评估
数据安全法要求数据控制者定期进行数据安全风险评估,包括:
(1)评估数据处理活动对数据安全的影响;
(2)评估数据泄露、篡改、破坏等风险;
(3)制定数据安全风险应对措施。
5、数据安全事件应对
数据安全法规定了数据安全事件应对措施,包括:
(1)数据安全事件报告:数据控制者发现数据安全事件时,应当立即采取补救措施,并向有关主管部门报告。
(2)数据安全事件调查:有关主管部门接到数据安全事件报告后,应当组织开展调查,查明事件原因,追究责任。
(3)数据安全事件处理:数据控制者应当根据调查结果,采取相应措施,消除数据安全风险。
数据安全法实施与监管
1、实施主体
数据安全法明确了数据安全法的实施主体,包括: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1)国务院:负责全国数据安全工作的领导、协调、监督。
(2)国务院有关部门:负责数据安全监管、执法、宣传教育等工作。
(3)地方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数据安全工作的领导、协调、监督。
2、监管措施
数据安全法规定了数据安全监管措施,包括:
(1)数据安全审查:对涉及国家安全、公共利益的重大数据处理活动进行安全审查。
(2)数据安全检查:对数据处理活动进行监督检查,发现数据安全风险时,责令整改。
(3)行政处罚:对违反数据安全法律法规的行为,依法给予行政处罚。
数据安全法是我国数据安全领域的一部重要法律,对于加强数据安全保护、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具有重要意义,数据安全法明确了数据安全原则、责任、保护措施、风险评估、事件应对等方面的规定,为我国数据安全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在实际工作中,各方应认真贯彻落实数据安全法,共同维护数据安全与合法权益。
标签: #数据安全法主要内容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