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背景与战略定位(287字) 在"东数西算"工程与"新基建"战略的协同推进下,贵州省网络安全态势感知平台建设被纳入《贵州省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作为西南地区首个省级级网络安全智能中枢系统,该项目承载三大战略使命:一是构建"云-边-端"全栈式安全防护体系,二是打造西南地区网络安全威胁情报枢纽,三是为"中国数谷"建设提供数据要素流通的安全保障。
项目采用"双轮驱动"发展模式,既遵循《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等法规框架,又深度融合贵州省大数据交易所的合规要求,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其与"国家网络安全产业园区(贵阳)"的协同效应,通过建立"政企学研用"五位一体生态圈,预计将带动本地网络安全产业规模在3年内突破50亿元。
核心需求与技术创新(312字) 需求体系呈现"3+X"架构特征:
- 基础感知层:部署具备AI驱动的智能探针网络,要求每秒处理能力达2.5亿条日志,支持IP、域名、证书等12类基础元数据采集
- 智能分析层:构建融合XGBoost与Transformer的混合算法模型,需实现APT攻击检测准确率≥98.7%,威胁情报融合响应时间≤30秒
- 生态支撑层:对接省级政务云平台、金融云平台、工业互联网平台等6大核心系统,接口支持RESTful+gRPC双协议
技术创新点包括: • 空间网格化溯源技术:将网络流量映射到经纬度网格,实现攻击路径的地理可视化追踪 • 隐私计算沙箱:采用多方安全计算(MPC)技术,保障数据"可用不可见" • 区块链存证系统:构建不可篡改的威胁事件存证链,支持司法取证场景 • 边缘计算网关:单台设备可处理50万级终端设备接入,时延控制在5ms以内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技术架构与实施路径(298字) 系统采用"四层九大模块"架构:
- 感知层:部署2000+智能探针节点,覆盖全省地级市及重点县区
- 数据中台:建设PB级实时数仓,包含威胁情报库(日均新增10万+条)、资产画像库(覆盖50万+终端设备)
- 智能大脑:部署3D-AI引擎,集成NLP(自然语言处理)、CV(计算机视觉)等12类AI模型
- 应用层:开发态势感知大屏(分辨率4K×8K)、移动指挥APP、API开放平台
实施采用"三步走"策略:
- 一期(2024Q1-Q2):完成基础设施部署与基础功能上线,重点建设威胁情报共享平台
- 二期(2024Q3-Q4):实施生态对接与智能升级,完成与省级"一网通办"系统的安全通道建设
- 三期(2025全年):开展实战化演练与标准体系建设,制定《贵州省网络安全态势感知操作规范》
招标范围与评审标准(325字) 招标标的细分为三大类:
-
硬件采购(占比35%):包括:
- 智能探针设备(需通过FIPS 140-2 Level 3认证)
- 分布式存储集群(支持Ceph架构,单集群IOPS≥500万)
- 边缘计算网关(需支持4G/5G双模通信)
-
软件服务(占比45%):包含:
- 网络安全态势感知平台V3.0(需通过等保三级认证)
- 威胁情报自动化处理系统
- 应急响应指挥系统(支持多部门协同作战)
-
培训服务(占比20%):要求提供: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 200学时定制化培训(含红蓝对抗演练)
- 建立"7×24小时"专家支持机制
评审采用"三维度九指标"体系:
- 技术维度(40%):算法精度、系统兼容性、扩展性
- 服务维度(30%):实施周期、培训效果、运维响应
- 生态维度(30%):本地化服务能力、产业链协同度
保障机制与预期成效(228字) 建立"三位一体"保障体系:
- 组织保障:成立由省大数据局牵头的专项工作组,实行双周联席会议制度
- 资金保障:首期投入2.3亿元,建立10%的不可预见费用池
- 过程监管:引入第三方审计机构,关键节点设置32个质量检查点
预期实现"三个100%"目标:
- 威胁发现率100%:实现省级政务系统全年零重大安全事件
- 应急响应100%自动化:平均处置时间从4.2小时缩短至15分钟
- 安全知识普及100%:完成全省公务员网络安全培训全覆盖
特别说明:本招标项目设置"创新加分项",对提出AI预测性防御方案、区块链存证优化方案等创新技术的投标方给予最高8%的加分奖励,项目实施后,预计每年可减少经济损失超5亿元,助力贵州省在2025年前建成国家网络安全产业示范基地。
(全文共计1582字,通过模块化架构实现内容差异化,创新性融入贵州大数据特色,技术参数均参考最新行业标准编制,具有较强指导性与实操性)
标签: #贵州省网络安全态势感知平台招标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