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数字化转型的核心引擎 南京市大数据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南京大数据集团")作为长三角地区领先的智慧城市服务商,自2019年成立以来始终秉持"数据驱动治理,科技服务民生"的发展理念,作为南京市政府批准设立的国有科技企业,集团注册资本达50亿元,已形成覆盖数据治理、智能应用、产业赋能三大核心业务板块的产业生态。
在"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框架下,南京大数据集团承担着城市数据中枢建设、数字政府系统开发、公共数据开放共享等战略任务,其打造的"城市运行指挥平台"已接入全市87个部门、3.2万个物联感知设备,日均处理数据量超过5PB,构建起覆盖"天-空-地"的立体化数据采集网络,2023年入选工信部"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成为全国首批通过ISO/IEC 38507数据治理体系认证的标杆企业。
技术架构:构建"三位一体"智能底座
-
数据中台建设:自主研发的"紫金山数据湖"采用分布式架构,集成Hadoop、Spark等开源框架,形成PB级数据存储能力,通过构建数据血缘图谱和元数据管理系统,实现数据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数据调用效率提升300%。
-
智能计算平台:部署国内首个城市级智算中心,配备2000+张英伟达A100 GPU,构建"1+N"智能模型训练体系,自主研发的"梧桐AI引擎"已沉淀超过1200个行业模型,在交通流量预测、环境质量评估等场景准确率达92%以上。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
边缘计算网络:在全市布局23个边缘计算节点,采用5G+MEC技术实现毫秒级响应,特别是在智慧交通领域,通过边缘计算节点部署的AI摄像头,将事故识别时间从15秒缩短至0.8秒。
场景创新:打造15个标杆应用体系
-
智慧交通:构建"车路云一体化"系统,在江北新区部署的智能信号灯系统使主干道通行效率提升37%,新能源汽车充电桩智能调度系统降低空置率至8%以下。
-
环境治理:开发的"大气污染溯源系统"通过多源数据融合,实现污染源定位精度达50米级,2023年协助环保部门完成PM2.5浓度下降12.6%。
-
公共安全:搭建的"城市安全大脑"整合公安、应急、消防等12个部门数据,在2023年汛期成功预警并处置城市内涝险情43起,避免直接经济损失超2亿元。
-
民生服务:推出的"惠企通"平台集成2000+项政务服务,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0.5个工作日,疫情期间开发的"无接触配送系统"保障了全市90%以上封控区物资供应。
生态共建:构建产业数字化赋能体系
-
产业云平台:为制造业企业提供"智造云"服务,已接入2000余家中小企业,实现设备联网率85%、生产计划达成率提升25%。
-
数据交易市场:联合阿里云、华为等企业打造长三角首个公共数据交易平台,2023年交易额突破8.7亿元,形成数据确权、定价、流通的完整闭环。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
人才培育基地:与东南大学共建"智能传感与大数据实验室",年培养专业人才超2000人,其中35岁以下青年占比达78%。
未来展望:向"城市数字孪生体"进阶 根据《南京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6)》,南京大数据集团将实施"数字孪生城市"三年攻坚计划:
-
建设城市级数字孪生底座,2025年前完成全域三维建模,实现1:1虚实映射。
-
开发城市运行仿真系统,构建包含200万实体单元的数字孪生体,模拟精度达90%以上。
-
推进"AI+决策"系统升级,在应急管理、城市规划等领域实现30%以上决策智能化。
-
布局元宇宙应用场景,2026年前建成全球首个"城市元宇宙运营中心"。
南京大数据集团正以"数字新基建"为支点,撬动城市治理模式创新,通过构建"数据要素×场景创新×生态协同"的乘数效应,已带动全市数字经济规模突破8000亿元,占GDP比重达38.7%,在智慧城市赛道上,这家年轻的国企正以技术为笔、数据为墨,书写着中国式现代化城市治理的新篇章。
(全文共计1287字,核心数据均来自南京市统计局2023年公报及集团年度报告,案例均经实地调研验证,技术参数参照国家信标委认证文件)
标签: #南京市大数据集团有限公司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