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简介(约200字) 本课程面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生物医学工程等专业的硕士研究生,系统构建计算机视觉领域的知识体系与实践能力培养框架,课程以深度学习技术为核心,融合数学建模、信号处理、认知科学等多学科理论,重点解析计算机视觉从图像处理到智能决策的技术演进路径,通过"基础理论-核心算法-前沿技术-跨学科应用"四层递进式教学体系,培养学生解决复杂视觉问题的创新能力,课程内容涵盖传统计算机视觉方法与深度学习范式的对比分析,结合医疗影像分析、自动驾驶感知系统、工业质检等典型场景,建立"理论推导-算法实现-系统优化"的完整闭环训练模式。
教学目标(约150字)
- 知识维度:掌握计算机视觉基础理论体系,理解特征提取、图像理解、三维重建等核心模块的技术原理,熟悉OpenCV、PyTorch等开发工具链
- 技能维度:具备设计改进型网络架构、优化模型推理效率、部署边缘计算系统的全流程开发能力
- 素养维度:培养跨学科思维,建立从数据采集到决策优化的系统化工程思维,形成对AI伦理、算力约束等现实问题的批判性认知 与模块(约400字) 模块一:基础理论体系(32学时)
- 图像处理数学基础:傅里叶变换、小波分析、张量运算等数学工具(8学时)
- 传统计算机视觉方法:SIFT特征点检测、Hough变换、光流估计(12学时)
- 深度学习范式演进:从CNN到Transformer的架构革新(10学时)
- 多模态数据融合:RGB-D数据配准、跨模态注意力机制(6学时)
核心算法解析(48学时)
- 目标检测技术:Faster R-CNN改进策略、YOLOv7动态卷积网络(12学时)
- 图像分割方法:U-Net变体设计、Transformer引导的语义分割(14学时)
- 三维视觉技术:NeRF几何重建、SLAM系统优化(12学时)
- 视频理解算法:时空注意力机制、长时依赖建模(10学时)
前沿技术追踪(28学时)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 自监督学习:对比学习框架、掩码图像建模(8学时)
- 神经辐射场(NeRF):隐式表示与物理模拟(7学时)
- 轻量化部署:知识蒸馏、量化感知训练(7学时)
- 人机协同系统:可解释性视觉分析、多智能体感知(6学时)
跨学科应用(16学时)
- 医学影像分析:病灶分割优化、肿瘤生长预测(4学时)
- 自动驾驶感知:BEV感知Transformer、极端天气补偿(5学时)
- 工业质检系统:缺陷检测模型压缩、产线异常检测(4学时)
- 虚拟现实交互:手势识别优化、AR场景重建(3学时)
教学方法(约150字)
- 混合式教学:理论讲授(40%)+实验操作(30%)+项目研讨(30%)
- 梯度式训练:基础实验(图像分类)→进阶实验(目标检测)→综合实验(智能巡检系统)
- 学术工作坊:每周邀请企业工程师开展技术沙龙,解析工业级项目难点
- 对比式学习:设置传统方法与深度学习双路径实验组,进行A/B测试
考核方式(约100字)
- 平时成绩(30%):每周提交技术文档+实验日志
- 实验报告(25%):包含代码复现、消融实验、可视化分析
- 课程设计(25%):完成"智能仓储视觉分拣系统"或"AR工业维修助手"等实战项目
- 期末考试(20%):闭卷笔试+开卷论文写作(需引用最新顶会论文)
实验要求(约100字)
- 实验平台:配备NVIDIA A100集群,要求掌握PyTorch框架与Docker容器化部署设计对比实验验证ResNet-Transformer混合架构优势
- 实验报告:需包含消融实验、参数敏感性分析、模型压缩率对比
- 硬件要求:独立开发板需达到10TOPS算力,支持TensorRT推理部署
课程资源(约80字)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 教材:《深度学习与计算机视觉》(第3版)
- 在线平台:Coursera专项课程《Advanced Computer Vision》
- 学术会议:CVPR论文精读(2022-2023年)
- 工具库:Detectron2、MMDetection、Open3D
课程特色(约80字)
- 跨学科融合:引入医学影像处理中的傅里叶分析案例
- 前沿技术跟踪:每季度更新NeRF、Diffusion模型等前沿内容
- 工程实践导向:要求模型在Jetson Nano平台实现实时推理
- 国际化视野:解析欧盟AI伦理准则对视觉系统的影响
(总字数:1023字)
本大纲创新性地构建了"理论-算法-系统"三级能力培养体系,通过设置医疗影像分析、自动驾驶感知等8个行业认证对接案例,强化产教融合,在实验环节引入模型量化感知训练、边缘计算部署等企业级技术要求,确保培养成果与产业需求精准对接,课程特别设置"视觉系统伦理设计"专题,引导学生建立负责任的AI开发意识,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复合型技术人才。
标签: #研究生课程计算机视觉教学大纲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