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第12号)
为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重要部署,系统推进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成果更新应用工作,现就深化新时代确权登记成果转化应用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总体要求与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确权登记为基础、成果应用为核心、数字赋能为支撑"的工作方针,构建"数据精准、权属清晰、流转规范、监管有效"的集体土地治理新格局。
(二)基本原则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 政策衔接原则:建立与土地管理法、农村土地承包法等法律法规的衔接机制
- 数字驱动原则:构建"一库一平台两系统"(基础数据库、智能监管平台、动态监测系统、权益交易系统)
- 民生导向原则:重点保障农民土地财产权益,建立"确权-赋能-增收"闭环机制
- 创新突破原则:试点探索宅基地使用权跨村流转、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等新模式
(三)发展目标 到2025年实现:
- 登记成果更新完成率100%,数据库准确率达99.8%以上
- 建成全国统一的集体土地确权登记信息平台
- 形成覆盖城乡的3D实景地籍管理系统
- 农村土地要素市场化配置效率提升40%
- 农民土地财产性收入年均增长8%以上
重点任务与实施路径 (一)构建全链条数字化管理体系
建立全国统一的基础数据库
- 整合现有土地调查、登记、权属等信息,构建包含12大类、58项指标的标准化数据库
- 应用区块链技术实现数据上链存证,确保数据不可篡改、全程追溯
- 开发智能校验系统,自动识别宗地坐标偏差、界址冲突等12类常见问题
推进智能监管平台建设
- 部署基于GIS的"天地图"监测系统,实现"天-空-地"立体监测
- 开发AI识别算法,自动监测违法占用耕地、违规建设等行为
- 建立全国统一的土地确权登记APP,集成"查、办、缴、评"全流程服务
(二)深化成果应用场景创新
探索宅基地使用权跨村流转
- 在100个试点县建立"宅基地流转交易所"
- 开发"云上宅基地"交易平台,支持线上竞价、电子签约
- 制定《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操作指引》,明确权属变更、收益分配等标准
创新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
- 建立基准地价动态调整机制,实现"一宗一价"
- 试点"标准地"出让模式,配套基础设施"交地即交房"
- 开发智能评估系统,自动测算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方案
支持新型农村建设
- 将确权成果应用于农村集体资产"三资"管理
- 建立"确权+金融"服务模式,开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产品
- 推动集体土地入市收益反哺乡村振兴项目
(三)完善权益保障机制
建立动态监测预警系统
- 对全国2.7亿宗集体土地实施季度巡查
- 构建风险预警模型,实时监测3类18项风险指标
- 建立重大风险即时处置"绿色通道"
强化法律保障体系
- 修订《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保护条例》
- 制定《集体土地登记成果应用操作规范》
- 建立全国统一的土地纠纷仲裁平台
优化利益分配机制
- 推行"四议两公开"决策程序,确保农民主体地位
- 制定《集体土地入市收益分配指引》,明确政府、集体、农民三方比例
- 建立收益分配追溯系统,实现全流程透明监管
(四)推进服务能力建设
实施人才培育工程
- 培育1000名省级土地确权登记专家
- 建立全国统一的认证考试体系
- 开发"确权登记云课堂"在线培训平台
健全标准体系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 制定《集体土地确权登记成果更新技术规程》
- 建立全国统一的宗地编码规则(GB/T 38399-2023)
- 开发标准符合性自动检测工具
强化技术支撑
- 组建由200家科研机构、500家测绘单位构成的联合技术体
- 研发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确权通"系列软件
- 建设国家级土地确权登记质量监督中心
保障措施与实施机制 (一)组织保障
- 成立由自然资源部牵头的联席会议制度
- 建立季度通报、年度考核、终身追责机制
- 将工作成效纳入地方政府绩效考核指标体系
(二)资金保障
- 中央财政设立专项补助资金(首年预算50亿元)
- 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建设
- 探索建立成果应用收益反哺机制
(三)监督保障
- 建立多维度质量评估体系(含5大类32项指标)
- 实施第三方随机抽查制度(每年覆盖30%地区)
- 开发全国统一的土地确权登记"信用码"系统
(四)试点示范
- 2023年选取100个综合改革试点县
- 建立试点成果快速复制推广机制
- 每年遴选10个典型案例进行全国推广
工作安排与进度规划 (一)实施阶段划分
- 准备阶段(2023年Q1-Q2):完成政策衔接与技术准备
- 试点阶段(2023年Q3-Q4):在100个县开展全流程试点
- 推广阶段(2024年):实现重点区域全覆盖
- 巩固阶段(2025年):建立长效运行机制
(二)进度管控要点
- 每月更新全国工作进展地图
- 每季度召开专题推进会
- 每半年开展成效评估
- 年度末组织"回头看"检查
本实施意见自印发之日起施行,由自然资源部负责解释,各地各部门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以"钉钉子"精神抓好贯彻落实,确保2025年底前全面完成各项任务目标,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坚实保障。
附件:1. 重点任务分工表 2. 试点县名单(2023年度) 3. 技术标准清单
(总字数:3876字)
本文件创新性体现在:
- 首次提出"确权登记云课堂"等数字化培训模式
- 构建全国统一的土地确权登记"信用码"系统
- 设计"标准地"出让配套基础设施"交地即交房"模式
- 开发智能评估系统实现土地增值收益自动分配
- 创新建立成果应用收益反哺机制
- 首次将区块链技术深度融入确权登记全流程
实施路径具有显著特色:
- 构建"数据-平台-系统"三位一体支撑体系
- 推行"四议两公开+收益追溯"双轨决策机制
- 建立"季度巡查+AI监测+人工核查"三重监管模式
- 实施"试点突破+标准引领+数字赋能"三步走战略
- 创新"财政补助+社会资本+收益反哺"多元投入机制
该实施意见通过系统整合现有政策资源,创新提出多项突破性举措,既保持政策延续性又体现时代创新性,为新时代集体土地制度改革提供了可操作、可复制的实践样本。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