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在"数字中国"战略指引下,银川网站正以创新姿态重构城市传播体系,这座兼具千年丝路文明底蕴与新时代创新基因的塞上都市,通过数字化手段实现文化符号的活化转化,打造出集政务服务、文旅推广、产业展示于一体的智慧平台,截至2023年6月,银川网站日均访问量突破80万人次,其中国际用户占比达23%,形成"线上+线下"联动的城市形象传播新模式。
数字孪生技术赋能历史文化传承 (1)西夏文明数字化工程 银川网站联合敦煌研究院开发的"数字西夏"模块,运用3D建模技术复原了贺兰山岩画、黑水城遗址等12处文化遗产,通过区块链技术对出土文物进行数字确权,用户可在线参与"数字藏经洞"的文物修复项目,2023年上线的VR全景导览系统,已吸引超50万游客进行云端游历,西夏王陵星象观测台"虚拟体验项目用户留存率达68%。
(2)非遗技艺的元宇宙呈现 网站特别设立"塞上匠人"数字馆,运用动作捕捉技术记录回族剪纸、贺兰砚雕刻等37项非遗技艺,用户可通过AR技术将虚拟剪纸作品分享至社交平台,相关话题累计获得2.3亿次曝光,与腾讯合作开发的"数字非遗盲盒"系统,已实现线上非遗产品定制销售,2023年销售额突破800万元。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智慧旅游生态构建实践 (1)全域旅游大数据平台 整合全市4A级以上景区、2000余家住宿设施、3000+餐饮单位数据,构建实时更新的旅游决策支持系统,通过LBS定位技术,游客可获取个性化路线规划,系统根据历史行为数据推荐的成功率达91%,2023年"十一"黄金周,通过网站预订的旅游产品占比达67%,较2021年提升42个百分点。
(2)智慧交通集成服务 网站集成的"丝路通"交通系统,接入全市8条旅游专线、15个智慧停车场的实时数据,创新推出的"黄河岸线骑行导航"功能,融合卫星定位与实景地图,累计服务骑行爱好者12万人次,与高德地图合作开发的"数字路书"系统,已收录2000余条特色旅游路线,镇北堡影视城探秘路线"下载量突破50万次。
数字政务创新突破 (1)"一网通办"2.0升级版 网站政务板块集成132项高频服务,创新"视频帮办"模式,配备双语(中阿)客服团队,2023年企业开办全程网办率达100%,平均办理时间压缩至0.8个工作日,针对外籍投资者推出的"政策计算器",可自动匹配12类产业扶持政策,已助力37家外资企业完成项目申报。
(2)数字孪生城市管理系统 构建包含200万建筑单元的BIM模型,实现市政设施全生命周期管理,通过物联网传感器实时监测2.3万个环境监测点,空气质量数据更新频率达5分钟/次,2023年通过网站平台完成的"智慧社区"改造项目,使居民诉求响应速度提升至2小时内。
产业数字化示范工程 (1)现代农业云平台 整合贺兰山东麓葡萄酒庄、枸杞种植基地等23个产业园区数据,开发农产品溯源系统,用户扫描包装二维码即可查看种植、加工、运输全流程,2023年通过平台销售的特色农产品突破5亿元,数字宁夏红"枸杞产品溢价率达40%。
(2)数字经济产业园展示 网站设立"数字丝路"专题板块,动态展示中阿数字贸易合作、跨境数据流动等创新成果,与华为共建的"5G+工业互联网"展厅,已吸引89家企业进行技术对接,2023年园区数字经济产值突破120亿元,占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18%。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银川网站的创新实践,标志着城市形象传播进入"数字孪生+文化IP"新阶段,通过构建"历史数字孪生-产业智慧中枢-民生服务生态"三位一体平台,既守护了塞上江南的文化根脉,又激活了数字时代的城市动能,随着元宇宙技术的深化应用,银川网站将打造全球首个"丝路文明数字孪生体",为西部城市数字化转型提供可复制的"银川方案"。
【数据看板】
- 日均访问量:80万人次(2023年6月)
- 国际用户占比:23%
- 文旅产品预订量:67%(2023年同期)
- 政务事项网办率:100%
- 数字经济产值:120亿元(2023年)
【延伸服务】 扫描网站二维码即可获取:
- 个性化宁夏手绘地图(含AR导航)
- 丝路主题数字藏品预约入口
- 阿拉伯语版城市服务手册
- 沙坡头景区数字预约通道
(全文统计:2568字)
标签: #银川网站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