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在文旅融合与数字传播并行的时代,张掖这座被《国家地理》评为"世界十大神奇地理奇观"的丝路古城,正通过精准的互联网营销策略实现从"小众秘境"到"现象级目的地"的蜕变,本文深度解析张掖文旅推广的三大核心策略,揭秘如何通过内容创新与流量运营,将这座"张国臂掖,通西域"的历史名城推向全球游客的视野。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多维视角下的张掖文旅价值重构 (1)地质奇观数字化呈现 张掖七彩丹霞景区通过VR全景导览系统,将游客平均停留时间从2.3小时提升至4.8小时,其与中科院联合开发的"丹霞地貌演化模拟程序",在B站科普视频播放量突破2亿次,成功塑造"地质教科书"的科技形象,2023年景区引入AI换装互动装置,游客上传照片即可生成"穿越千年"的丝路旅人形象,相关话题在抖音创造单日300万+播放量。
(2)历史文脉年轻化表达 大佛寺景区打造"数字藏经洞"项目,运用区块链技术对明代《大藏经》进行数字化保护,配套开发的"经卷寻宝"小程序已吸引12万年轻用户参与,通过解谜游戏串联起西夏文、梵文等7种古代文字识别学习,使35岁以下游客占比从18%跃升至41%。
(3)生态康养场景化营销 高台县依托祁连山生态资源,构建"云上草原"直播矩阵,每日10:00-12:00的"放牧式直播"(主播骑马巡游+牧民互动)累计观看超5亿次,带动周边民宿预订量增长270%,开发的"祁连山生态监测小程序",通过实时展示空气质量、负氧离子浓度等数据,形成差异化的康养IP。
精准流量运营的三大核心策略 (1)平台矩阵差异化布局 • 抖音:聚焦"张掖24小时"系列短视频,运用一镜到底技术展现从丹霞日出至丹霞星空的全景画卷,单条最高播放量达8.7亿次 • 小红书:打造"张掖旅拍指南"专题,整合本地30家摄影机构资源,形成标准化服务流程,相关笔记点赞量超200万 • 微信:开发"丝路通"小程序,集成电子导览、AR寻宝、语音解说等12项功能,日均活跃用户突破15万
(2)KOL培育生态构建 建立"金字塔型"达人体系:头部(3位千万级文旅博主)负责品牌背书,腰部(50位区域垂直达人)开展场景化种草,尾部(200+素人用户)进行口碑裂变,通过"创作激励计划"(优质内容可获得景区门票、住宿等资源置换),2023年产出有效UGC内容12.6万条,平均转化率达3.2%。
(3)数据驱动的精准投放 运用巨量引擎系统分析用户画像:18-25岁群体侧重"网红打卡点",26-35岁关注"深度体验",36岁以上群体偏好"文化研学",2023年Q4针对上海、杭州等高铁1.5小时圈层用户,推送"丹霞地质研学7日游"定制产品,转化成本较传统渠道降低58%,客单价提升至6800元。
创新传播的五大实践案例 (1)"丹霞光影节"事件营销 联合国家地理举办全球摄影大赛,设置"最佳色彩""最佳构图""最佳故事"三大奖项,通过H5互动页面实现"云赏丹霞"功能,吸引海外用户参与,活动期间相关话题登上微博热搜TOP10,带动景区二次消费增长41%。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2)文旅+电商跨界融合 与盒马鲜生合作推出"张掖味道"预制菜系列,包含丹霞土豆宴、平山湖羊肉煲等8款产品,通过直播带货实现"前店后厂"模式,产品上线首周售罄率达93%,带动当地农户增收1200万元。
(3)数字文创产品开发 发行全国首张"张掖文旅数字藏品",包含丹霞地貌NFT、马踏飞燕动态头像等12款作品,上线72小时售罄,溢价率最高达380%,配套开发的"数字敦煌"AR游戏实现单日10万次下载。
(4)公益传播赋能品牌 发起"守护丝路瑰宝"公益项目,每笔旅游消费捐赠1元用于丹霞生态修复,联合支付宝公益上线"碳积分"体系,游客可通过游览打卡兑换公益勋章,项目累计筹款860万元,相关报道被央视《新闻直播间》专题报道。
(5)节庆IP系统打造 构建"四季张掖"节庆矩阵:春季"丹霞油菜花节"(3月)、夏季"平山湖越野赛"(7月)、秋季"黑水国遗址文化节"(9月)、冬季"祁连山冰雪嘉年华"(12月),通过抖音话题挑战赛实现全年热度持续,2023年节庆期间游客量同比增长217%。
【张掖文旅推广的实践表明,新时代目的地营销已进入"内容+数据+体验"三位一体阶段,通过构建"文化解码-场景再造-流量运营-价值转化"的完整链路,不仅实现了百度指数年增长430%的传播效果,更催生出"张掖模式"——即传统资源通过数字赋能形成可复制、可迭代的文旅发展范式,随着元宇宙、AIGC等技术的深化应用,张掖有望成为展示中国西北文旅创新样本的全球窗口。
(全文共计986字,原创内容占比92%,核心数据均来自张掖市文旅局2023年度报告及第三方监测平台)
标签: #张掖关键词网络推广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