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字数:1287字)
总体要求 本方案以"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为原则,构建"隐患排查-违法整治-安全保障"三维治理体系,通过建立"政府主导、部门联动、企业主体、社会参与"工作机制,实现安全生产风险动态清零,重点聚焦化工园区、建筑施工、危化运输、人员密集场所等八大高危领域,运用"智慧监管+网格治理"模式,打造"事前预警、事中管控、事后复盘"全链条闭环管理机制。
重点任务分解 (一)隐患排查体系升级工程
-
建立分级分类数据库 采用"红橙黄蓝"四色预警机制,对1.2万家重点企业实施"一企一档"动态管理,开发隐患智能识别系统,集成卫星遥感、无人机巡检、物联网监测等12类数据源,实现重大危险源24小时动态监控。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
创新网格化治理模式 将城市划分为366个三级网格,每个网格配备"1名安全专员+3名协管员+5名志愿者"的"135"队伍,建立"隐患随手拍"移动端平台,2024年6月底前完成50万用户注册,形成全民参与的隐患治理网络。
-
实施专家会诊制度 组建由应急管理、行业专家、第三方机构构成的"安全智库",每季度开展"专家驻点诊断",2023年已完成对37家重大危险源企业的专项评估,发现深层次隐患83项。
(二)违法整治攻坚行动
-
构建智能执法系统 开发"执法天眼"大数据平台,整合工商、环保、消防等8个部门数据,建立违法线索自动比对模型,2023年试点期间,系统已自动识别违法线索1260条,准确率达92%。
-
开展"百日清零"专项行动 分春、夏、秋、冬四季实施"四轮整治",重点打击无证经营、非法改装、违规存储等12类违法行为,建立"黑名单"制度,对327家违法企业实施联合惩戒,限制市场准入、金融信贷等8个方面。
-
建立信用评价体系 构建"安全生产信用分"模型,设置5大类32项评价指标,对信用A级企业给予"绿色通道"待遇,B级企业实施重点监管,C级以下企业纳入重点整治名单,2023年已有89家企业因信用提升获得贷款优惠1.2亿元。
(三)安全保障能力提升计划
-
智慧监管平台建设 投资1.8亿元建设"城市安全大脑",集成风险预警、应急指挥、溯源分析等6大功能模块,2024年实现重点行业监测覆盖率100%,应急响应时间缩短至15分钟以内。
-
应急演练常态化机制 建立"1+N"演练体系,每年开展1次全市综合演练,每个行业每月1次专项演练,创新"盲演+实战"模式,2023年已组织化工爆炸、建筑坍塌等8类场景模拟演练,参演单位达156家。
-
安全文化培育工程 打造"安全文化长廊"36处,开发VR事故体验馆2个,制作情景剧《红线》等安全教育作品12部,实施"安全标兵"评选,设立百万安全基金,2023年发放安全奖励金460万元。
实施步骤 (一)筹备阶段(2023年12月-2024年2月) 完成组织架构搭建,制定技术标准体系,启动系统开发测试,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实行"周调度、月通报"工作机制。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二)攻坚阶段(2024年3月-2024年8月) 开展"百日攻坚"专项行动,完成隐患排查全覆盖,建立违法线索处置台账,实施智慧监管平台一期建设,覆盖50%重点企业。
(三)深化阶段(2024年9月-2024年12月) 优化信用评价模型,完善应急指挥体系,开展安全能力评估,建立长效机制,形成标准化操作手册20项。
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成立由分管副市长任组长的领导小组,下设综合协调、技术支撑、督查考核3个专班,建立"红黄牌"问责制度,对连续两次黄牌企业负责人实施约谈。
(二)资金保障 设立3亿元安全生产专项资金,建立"财政拨款+企业自提+社会资本"多元投入机制,2024年安排专项预算1.2亿元,重点支持智慧监管建设。
(三)技术保障 与清华大学安全研究院共建联合实验室,组建50人专家顾问团,建立"研发-应用-反馈"闭环机制,2024年计划申报专利15项。
(四)考核机制 纳入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一票否决"考核,实行"四不两直"督查,建立"隐患整改指数"考核体系,设置整改率、闭环率、满意度3项核心指标。
预期成效 通过三年实施,力争实现"三个100%"目标:重大隐患整改率100%、违法行为查处率100%、企业安全投入达标率100%,预计每年减少安全事故1200起,直接经济损失下降45%,形成可复制推广的"三防联动"治理模式。
本方案自发布之日起施行,由市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负责解释,各相关单位须在15个工作日内制定实施细则,确保各项措施落地见效。
(注:本方案数据来源于2023年度安全生产统计数据,技术参数参考应急管理部《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实施路径结合上海、深圳等地试点经验优化形成)
标签: #除隐患查违法保安全实施方案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