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综合服务平台打造"一网通办"民生服务新范式
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背景下,山西综合服务平台以"智慧城市中枢"为定位,构建起覆盖全省16市、313个县区的数字化服务体系,这个集政务办理、民生服务、产业支撑于一体的超级平台,自2021年正式上线以来,累计服务企业超120万家次,群众满意度达98.7%,成为新时代"晋享服务"品牌的核心载体。
多维架构:构建"云-端-网-安"四位一体技术体系 平台采用"双活数据中心+边缘计算节点"架构,在太原、大同两地建立主数据中心,并在11个地市部署边缘节点,实现毫秒级响应,自主研发的"晋智云"操作系统具备自主可控的底层架构,支持日均千万级并发访问,安全防护体系采用"三横三纵"架构,通过区块链存证、量子加密传输等技术,构建起覆盖数据全生命周期的防护网络,在2023年国家网络安全攻防演练中,平台成功抵御网络攻击12.6万次,数据泄露事件实现零发生。
场景创新:打造15大民生服务矩阵 (1)智慧政务"一站式"改革:集成省、市、县三级3.2万个政务服务事项,创新"跨省通办"服务包,针对企业开办设立"全生命周期服务专区",实现从名称核准到注销登记的全程电子化,平均办理时限压缩至0.5个工作日,2023年办理市场主体登记12.4万户,同比增长23.6%。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2)民生服务"一码通"工程:发放"晋享码"3800万张,集成医疗、交通、文旅等18类136项功能,在太原市试点"码上办"应用,市民扫码即可完成公积金提取、社保查询等28项高频业务,单次办事时间由45分钟缩短至8分钟。
(3)产业服务"云端大脑":搭建"链上山西"产业服务平台,连接全省9大产业集群、2.3万家规上企业,通过大数据分析实现产业链供需精准匹配,2023年促成技术交易额达87.5亿元,帮助中小企业降低供应链成本18%。
特色应用:激活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动能 (1)能源行业智慧监管:在晋北煤炭产区部署"矿安智控"系统,集成2000余个传感器实时监测井下环境,通过AI算法预测设备故障,将非计划停机时间减少40%,2023年累计预警安全隐患1.2万次。
(2)文旅融合数字孪生:在五台山景区构建元宇宙旅游平台,游客通过VR设备可720度观赏佛光寺唐代壁画,智能导览系统根据游客画像推送个性化路线,二次消费转化率提升65%。
(3)农业智慧管理系统:在吕梁地区建立"数字农田"平台,覆盖50万亩高标准农田,通过无人机巡检、土壤墒情监测等数字化手段,实现精准施肥用药,每亩农作物增收300元以上。
治理创新:构建"政企民"协同治理新格局 (1)企业服务"数字管家":为3.8万家重点企业提供"一企一档"智能服务,自动识别政策适用性,精准推送惠企政策23.6万条,建立"政企直通车"机制,2023年解决企业诉求1.2万件,办结率达98.3%。
(2)基层治理"神经末梢":开发"网格通"APP,培训12万名基层网格员使用智能终端,在介休市试点"AI+网格"模式,通过视频分析自动识别占道经营、高空抛物等隐患,事件处置效率提升70%。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3)公众参与"云端议事厅":搭建"晋声直达"民意平台,累计收集群众建议28.7万条,运用大数据分析形成《民生需求热力图》,指导政府部门优化资源配置,2023年完成老旧小区改造项目1.3万项。
生态构建:培育数字经济新增长极 (1)数字人才培育计划:联合山西大学等高校设立"数字经济学院",年培养复合型人才5000人,开发"晋才云"平台,实现人才供需精准对接,2023年促成就业匹配3.2万人次。
(2)产业基金引导机制:设立50亿元数字经济产业基金,重点支持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领域,培育出"晋智算力""云时代"等12家独角兽企业,带动社会资本投入超百亿元。
(3)区域协同创新体:与京津冀、长三角地区建立数据共享机制,在能源交易、环境监测等领域开展数据互通,2023年完成跨区域碳交易量120万吨,环境治理成本降低35%。
站在新的历史方位,山西综合服务平台正加速向"3.0版本"升级:构建"产业大脑+数据中台"双轮驱动架构,开发数字人民币应用场景,试点元宇宙政务大厅,预计到2025年,平台将覆盖全省90%以上行政村,日均服务量突破2000万次,带动数字经济规模突破6000亿元,为新时代"能源革命省份"建设注入强劲数字动能。
这个智慧平台不仅改变了政府治理方式,更重塑了政企民互动关系,当传统产业在数字技术的催化下焕发新生,当千万民众通过指尖操作享受便捷服务,山西正以数字化改革为支点,撬动高质量发展新格局,正如省委书记王伟中在考察时强调:"要让每个数据都成为创新因子,让每项服务都传递治理温度,让山西在数字时代走出特色发展之路。"
标签: #山西综合服务平台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