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导读:
《超融合基础架构:定义与示意图解析》
超融合基础架构的定义
超融合基础架构(Hyper - Converged Infrastructure,HCI)是一种将计算、存储、网络等多种数据中心功能整合到单一系统中的新兴技术架构。
(一)计算资源整合
在超融合基础架构中,计算资源不再是传统架构下分散式的独立服务器提供,它将多个服务器的计算能力进行整合,通过虚拟化技术(如VMware vSphere、KVM等),可以在这些整合后的计算资源上创建多个虚拟机(VM),这些虚拟机就像独立的服务器一样运行各种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企业可以在超融合环境下同时运行Windows Server系统承载企业内部办公软件,以及Linux系统运行数据库等关键业务应用,这使得企业能够更高效地利用计算资源,避免了传统架构下服务器计算资源闲置或分配不均的情况。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二)存储资源融合
超融合架构打破了传统存储区域网络(SAN)或网络附属存储(NAS)的独立存储模式,它采用分布式存储系统,将各个节点(通常是服务器)的本地存储资源整合起来,形成一个统一的存储池,数据在这个存储池中以分布式的方式存储,并且具备数据冗余和容错能力,通过数据的多副本存储,即使某个节点的存储设备出现故障,数据仍然可以从其他副本中恢复,保证了数据的安全性和可用性,这种存储资源的融合方式,不仅简化了存储管理,而且降低了存储成本,因为企业不需要再单独购买昂贵的SAN设备。
(三)网络功能集成
超融合基础架构还将网络功能集成进来,它提供了虚拟网络功能,包括虚拟交换机、虚拟路由等,这些虚拟网络设备可以灵活地配置网络拓扑,实现不同虚拟机之间、虚拟机与外部网络之间的通信,通过虚拟网络的隔离功能,可以为不同部门或不同安全级别的应用创建独立的网络环境,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和网络的稳定性,超融合架构下的网络功能可以与计算和存储资源进行协同优化,提高整个系统的性能。
超融合基础架构示意图解释
[此处可插入一个超融合基础架构示意图,简单描述如下:]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一)节点组成
示意图中可以看到超融合基础架构是由多个节点组成的,这些节点通常是标准的x86服务器,每个节点内部包含了计算资源(如CPU、内存)、存储资源(如硬盘或固态硬盘)以及网络接口卡(NIC),这些节点通过高速网络(如以太网或InfiniBand)相互连接。
(二)软件层
在每个节点之上,有一层超融合软件层,这个软件层是超融合基础架构的核心,它负责对节点内的计算、存储和网络资源进行管理和调度,超融合软件可以将各个节点的存储资源进行整合,形成统一的存储池,它也可以对计算资源进行虚拟化管理,根据用户需求创建和分配虚拟机,在网络方面,超融合软件可以配置虚拟网络设备,实现网络的连通性和隔离性。
(三)虚拟机与存储池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从示意图中可以看到,在超融合软件层之上创建了多个虚拟机,这些虚拟机共享底层的计算、存储和网络资源,虚拟机之间通过虚拟网络进行通信,而存储池则为虚拟机提供存储服务,虚拟机可以像使用本地存储一样从存储池中读取和写入数据,存储池中的数据分布在各个节点的存储设备上,并且通过数据冗余技术保证数据的可靠性。
(四)管理平台
超融合基础架构通常还配备有一个集中的管理平台,这个管理平台可以对整个超融合系统进行监控、配置和管理,管理员可以通过管理平台查看各个节点的资源使用情况,如CPU利用率、内存使用率、存储容量等,也可以在管理平台上进行虚拟机的创建、删除、迁移等操作,以及对存储池进行容量扩展、数据备份等管理操作。
超融合基础架构以其高度集成、易于管理、灵活扩展等优点,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采用,无论是中小企业还是大型企业的数据中心,超融合基础架构都为其提供了一种高效、可靠的信息化建设解决方案。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