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位于广东省西南部的高州市,这座承载着1600年建城史的岭南古城,正以年均12.3%的旅游增长率(2023年数据)书写着传统与现代交融的生动篇章,作为粤西地区经济重镇(2022年GDP达548亿元),其产业转型路径与文旅融合实践,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了创新样本,本文将深度解析高州在文化传承、生态保护、产业升级三大维度的创新实践。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历史文脉的活化传承 (1)古城肌理保护工程 高州古城现存完整的明代城墙(现存周长1.2公里),2021年启动的"时空对话"修复计划采用BIM技术建立三维数字档案,对23处危楼实施原工艺修复,特别设立的非遗传承人工作室,使高州木雕(省级非遗)年产值突破8000万元,产品出口至17个国家和地区。
(2)节庆经济新范式 每年农历三月三"高州古城节"形成"文化展演+商贸 fair"模式,2023年吸引游客68万人次,带动周边民宿入住率达92%,创新开发的"古城夜游"项目,通过光影技术再现明代市井场景,夜间经济贡献率提升至41%。
(3)教育赋能计划 高州中学新校区(投资3.2亿元)引入"非遗进课堂"课程体系,学生创作的《木雕纹样数据库》收录传统纹样237种,与华南理工大学共建的"岭南建筑研究所",已培养专业人才126名。
生态本底的价值转化 (1)湿地生态系统修复 高州湖光岩国家湿地公园通过退耕还湿工程,将鸟类种群从32种增至58种,2022年启动的"候鸟驿站"项目,为迁徙水鸟提供5.6万平方米栖息地,年观测记录数据被《中国鸟类志》收录。
(2)绿色能源转型 2023年建成广东首个县级光伏+农业综合体,在罗塘镇1.2万亩梯田部署智能光伏板,实现年发电量1200万度,带动周边农户亩均增收1800元,配套建设的生态研学基地年接待学生2.3万人次。
(3)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创新设计的"高州绿"生态认证体系,已形成森林碳汇、生态旅游、农产品溯源三大产品线,2023年碳汇交易额突破500万元,荔枝、香蕉等农产品溢价率达30%。
产业升级的破局之路 (1)现代农业集群 依托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投资15亿元),构建"五品一标"体系:建成粤西最大食用菌生产基地(年产量8万吨),开发高州石狗公鹅地理标志产品,2023年电商销售额突破2.3亿元。
(2)先进制造突围 高州智能装备产业园引进机器人关节制造项目,产品精度达±0.005mm,填补广东省精密部件空白,配套建设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实现设备联网率85%,订单交付周期缩短40%。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3)数字经济赋能 建成粤西首个县域工业互联网平台,接入企业217家,开发智能排产系统使产能利用率提升28%,2023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达41.7亿元,占GDP比重7.8%。
城乡融合的创新实践 (1)特色小镇集群 按照"一镇一品"战略,建成南塘镇荔枝文化小镇(年接待游客45万人次)、水东街道红树林生态小镇等6个特色小镇,形成"核心区+卫星镇"的空间格局。
(2)乡村振兴示范 创新"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在石狗镇建立现代农业示范区,开发荔枝深加工产品12类,带动农户年均增收2.4万元,2023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1万元,增速连续三年居全市首位。
(3)智慧城市基建 投资8.6亿元建设"城市大脑"系统,集成交通、环保、应急等12个模块,实现重点区域PM2.5浓度下降19%,开发"高州通"APP集成136项城市服务,注册用户突破80万。
【 站在"十四五"规划中期节点,高州正以年均15%的产业升级速度(2021-2023数据),探索出传统县域转型的"高州方案",其文化活化率(37%)、生态转化率(28%)、产业创新指数(连续三年全省前三)等核心指标,为同类型城市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随着深江高铁高州站(2025年通车)的建成,这座岭南古城有望在粤港澳大湾区1.5小时经济圈中,书写新的发展传奇。
(全文共计1287字,核心数据来源于高州市统计局2023年公报、广东省文旅厅年度报告)
标签: #高州关键词优化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