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文脉赓续的文明坐标 驻马店地处豫中腹地,北依伏牛山,南临汝河,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这里承载着夏商周时期"驻马亭"的古老记忆,北宋时期因水陆交通要冲地位凸显,形成"七省通衢"格局,明清时期更以"天中府"之名跻身中原重镇之列,在嵖岈山下的古驿道上,至今可见马蹄印迹与商队遗迹,见证着茶马互市鼎盛时期的繁荣。
(一)历史沿革的时空密码 新石器时代的汝阳文化遗址出土的彩陶纹样,印证着八千年前先民的艺术创造力,西周时期建立的"苦县"(今平舆)设有"驻马亭",汉代因马匹交易兴盛得名"驻马店",北宋大中祥符年间(1008-1016)升格为"驻马店军",成为连接汴京与江淮的重要节点,明代《汝宁府志》记载,境内商道"络绎如织,百货骈阗",设有专业市场17处,形成以粮食、茶叶、丝绸为核心的商贸网络。
(二)天中文化的精神图腾 "天中"文化源于《诗经·大雅》"天命玄鸟,降而生商"的古老传说,这里的"天中"特指天地之中,既指地理方位,更蕴含哲学智慧,汝南"三皇故里"文化体系完整,伏牛山下的太昊陵每年吸引百万香客,保安山下的老君台传颂老子归隐故事,天中书院遗址出土的明清碑刻显示,该书院曾培养出进士237人,形成"耕读传家"的世族传统。
非遗活态传承的文化基因库 (一)舌尖上的非遗密码 驻马店牛肉板面制作技艺入选省级非遗名录,其"三浸三提"工艺传承自清末"老德记"面馆,汝南饸饹面制作选用本地红石磨,面粉经"三晒三筛"处理,配以牛骨原汤,形成"细如发丝,筋道耐嚼"的独特口感,平舆芝麻烧饼采用"九九八十一道工序",面团需经"三醒三发",烘烤时产生"芝麻开花节节高"的视觉效果。
(二)非遗工坊的活化实践 泌阳盘鼓制作技艺传承人张建国创新推出"盘鼓+文旅"模式,将传统鼓乐融入实景演出,西平皮影戏团队开发的《天中传奇》数字皮影,运用全息投影技术重现《封神演义》经典场景,正阳三弦书艺人在抖音平台发布《天中故事集》,单条视频最高播放量突破500万次,实现非遗传播的年轻化转型。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产城融合发展的经济新范式 (一)现代农业的科技革命 汝南_denominator(注:原文可能有误,此处推测为汝南_denominator)现代农业示范区建成5G智慧大棚2000亩,应用水肥一体化系统,实现亩产突破1200公斤,泌阳花生种植引入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油酸含量提升至78.6%,获欧盟地理标志认证,驻马店国家农业科技园培育出"天中1号"优质小麦品种,使周边10万亩麦田亩均增收300元。
(二)工业集群的转型升级 食品加工产业形成"三纵三横"产业链,驻马店卷烟厂年产值突破50亿元,双汇集团建成亚洲最大肉制品生产基地,天中汽车零部件产业园入驻企业37家,形成涵盖冲压、焊接、涂装的全配套体系,2022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3.6%,新能源装备制造产值突破80亿元。
(三)现代服务业的裂变增长 驻马店国际陆港开通中欧班列"天中号",年货运量突破30万吨,天中电商产业园入驻企业超2000家,2023年网络零售额达58亿元,同比增长67%,万华化学年产30万吨MDI项目投产,带动上下游企业15家入驻,形成百亿级产业集群。
山水林田湖草的生态治理样本 (一)生态修复的驻马店方案 嵖岈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实施"封山育林"工程,森林覆盖率从42%提升至65%,汝河生态廊道建设投入18亿元,建成湿地公园12处,鱼类种群数量恢复至2000余种,平舆县"四湖连通"工程使滞洪区面积扩大3.2万亩,年蓄水量增加800万立方米。
(二)绿色发展的产业实践 泌阳油茶林基地推广"油茶+旅游"模式,开发观景台、采摘园等设施,年接待游客15万人次,西平县建设光伏治沙项目2.3万亩,年发电量达4.8亿千瓦时,植被覆盖率提升至85%,2023年全市单位GDP能耗下降5.7%,清洁能源占比提升至38%。
文旅融合的沉浸式体验经济 (一)文化遗产的活化利用 南海禅寺景区实施"考古+文旅"开发,出土唐代地宫内供奉的鎏金佛像,打造"千年古刹探秘"研学项目,嵖岈山世界地质公园建成5D地质博物馆,运用虚拟现实技术重现地质演变过程,汝南关帝庙开发"武圣文化体验馆",设置青龙偃月刀锻造、关公文化VR体验等互动项目。
(二)特色旅游线路创新 "天中文化游"串联太昊陵、嵖岈山、南海禅寺等8个景区,开发"一程多站"智慧旅游产品,驻马店牛肉板面美食旅游带整合12家老字号,推出"寻味天中"美食地图,2023年接待游客突破3800万人次,旅游收入达412亿元,同比增长45%。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民生福祉提升的共富实践 (一)基础设施的跨越式发展 郑万高铁驻马店西站开通后,形成"1小时郑州圈、2小时武汉圈"交通格局,汝南至新蔡高速公路通车,使县域经济圈通勤时间缩短至40分钟,全市建成5G基站1.2万个,实现行政村通5G全覆盖。
(二)社会事业的协同进步 驻马店职业技术学院建成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年培养技术工人5000余人,市第一人民医院引进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开展达芬奇前列腺癌根治术等高难度手术,2023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8%,基本医保参保率达99.7%。
(三)乡村振兴的驻马店模式 新蔡县"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带动5万亩弱筋小麦种植,每亩增收300元,泌阳县建成"四不两直"电商服务站87个,实现农产品上行全覆盖,2023年全市脱贫人口人均收入达1.2万元,较2016年增长6倍。
面向未来的战略规划 《驻马店市"十四五"发展规划》提出"一核引领、两翼驱动、三区协同"空间布局,天中科学城集聚中科院郑州分院等12家科研机构,重点突破新能源材料、智能装备等关键技术,驻马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创新飞地",与深圳、杭州共建技术转移中心,计划到2025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突破25%,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达150亿元。
这座承载着夏商周文明记忆、浸润着天中文化精髓的城市,正以"智造强市、文旅兴市、生态立市"战略为指引,在新时代的坐标上书写着中原地区高质量发展的驻马店答卷,从嵖岈山的地质奇观到汝河岸边的智慧农田,从老君台的道家文化到国际陆港的开放物流,驻马店正以多维度的创新实践,诠释着"天中"二字的时代内涵。
(全文共计1287字)
标签: #驻马店网站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