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狐家游戏

智慧赋能绿色出行,西安市充电设施公共服务管理平台创新实践与未来展望,西安市充电设施公共服务管理平台主任 王娟

欧气 1 0

平台建设背景与战略定位 在"双碳"目标驱动下,西安市于2021年正式启动充电设施公共服务管理平台建设,该平台作为西北地区首个全要素智慧充电服务体系,深度融合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构建起覆盖全市12个区县、连接1.2万台充电设备的数字化管理中枢,平台建设严格遵循《陕西省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2030年)》,创新性引入"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公众参与"的三元协同机制,通过"一张网"整合现有充电资源,形成"规划-建设-运营-监管"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

核心技术架构与创新突破 (一)多源异构数据融合系统 平台采用分布式架构设计,部署在政务云平台的安全环境中,通过边缘计算节点实现充电设备实时数据采集,创新性开发数据清洗引擎,将来自国网、南网、私企等不同运营商的12类异构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日均处理数据量达2.3TB,特别构建充电负荷预测模型,运用LSTM神经网络算法,实现未来72小时充电需求预测准确率达92%,为电网调度提供决策支持。

(二)智能调度控制系统 自主研发的AI充电调度算法突破传统固定时段充电模式,建立"时空耦合"优化模型,通过分析交通流量、天气状况、电价波动等28个动态参数,动态调整充电桩功率分配,在高新区试点期间,成功将高峰时段充电等待时间缩短至8分钟,设备利用率提升37%,平台配备的V2G双向充放电模块,可存储过剩电能用于应急照明、空调等负荷,日均储能发电量达15万千瓦时。

(三)数字孪生可视化平台 构建1:1城市级充电设施数字孪生体,集成BIM建模技术,实现充电站三维可视化展示,开发AR导航功能,用户通过手机扫描充电桩二维码即可调取设备状态、预约充电、查看实时功率曲线,在奥体中心停车场部署的数字孪生系统,使管理人员可通过虚拟巡检发现3处隐蔽故障,运维效率提升60%。

智慧赋能绿色出行,西安市充电设施公共服务管理平台创新实践与未来展望,西安市充电设施公共服务管理平台主任 王娟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服务体系创新与用户体验升级 (一)全流程用户运营体系

  1. 智能预约系统:支持"预约充电+预约车位"联动功能,用户在预约充电时段自动锁定对应充电车位,减少等待时间,开发充电方案推荐引擎,根据用户车型、电池容量、行驶路线智能匹配最优充电方案,在曲江新区试点中用户满意度达98.6%。

  2. 积分激励计划:建立充电行为积分体系,用户可通过充电时长、节能贡献等维度获取积分,可兑换充电折扣、停车费减免等权益,平台上线半年累计发放积分1.2亿分,带动充电量增长45%。

(二)多维度服务场景拓展

  1. 商旅服务融合:与机场、高铁站合作开发"充电+服务"生态圈,在西安咸阳机场T3航站楼设置智能充电驿站,集成快充设备、自助售货机、航班信息屏等功能,日均服务旅客3000余人次。

  2. 车企定制服务:为蔚来、比亚迪等车企提供专属服务模块,实现车桩联动状态同步、充电数据云端同步、电池健康度分析等功能,在西安比亚迪工厂配套的充电网络,使员工通勤碳排放降低62%。

(三)无障碍服务创新 针对老年群体开发大字版操作界面,设置语音导航功能,在15个社区试点"充电守护者"计划,配备智能断电装置,当检测到独居老人车辆长时间充电时,自动发送提醒短信,平台接入市残联无障碍服务平台,为残障人士提供专属充电车位预约通道。

政企协同机制与可持续发展 (一)多主体协同治理模式 建立"1+6+N"协同机制:1个市级平台统筹协调,6个区县分中心负责属地管理,N个运营企业按权责分工,开发协同工作流系统,实现政策申报、故障报修、补贴审核等32项业务线上流转,平均办理时长从15天压缩至3天。

(二)绿色金融创新实践 与西安银行合作推出"充电贷"金融产品,用户通过平台信用评估可获得最高20万元低息贷款,创新"充电桩收益权质押"模式,帮助12家运营商盘活资产价值3.7亿元,平台碳积分系统已实现与碳交易市场对接,累计产生碳减排量12万吨,可交易价值超800万元。

(三)循环经济体系构建 建立充电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通过物联网传感器实时监测设备健康状态,在未央区试点"电池银行"模式,用户可将退役动力电池存入平台指定站点,经检测后可继续用于储能系统或兑换新电池,平台年处理退役电池量达8000块,再生利用率达85%。

智慧赋能绿色出行,西安市充电设施公共服务管理平台创新实践与未来展望,西安市充电设施公共服务管理平台主任 王娟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社会效益与未来展望 (一)阶段性成果 截至2023年底,平台已实现全市充电桩全覆盖,平均充电等待时间降至6.8分钟,充电投诉率下降76%,推动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从2020年的3.2%提升至2023年的19.7%,年减少碳排放42万吨,获评国家发改委"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大数据应用示范项目",相关技术标准被纳入《陕西省智慧城市建设导则》。

(二)未来发展规划

  1. 2024年重点建设"光储充放"一体化示范项目,在沣东新城布局10个屋顶光伏+储能+充电综合电站,目标实现能源自给率60%以上。

  2. 开发充电设施"数字护照"系统,为每台充电桩建立电子身份档案,实现从建设到报废的全程追溯管理。

  3. 拓展氢能充电网络,在港务区试点建设西北首个液氢加注站,形成"充电+氢能"双轮驱动格局。

  4. 推进平台国际化,与欧洲充电联盟建立数据互通机制,为"一带一路"沿线城市输出智慧充电解决方案。

(三)生态共建倡议 发起"百万充电桩生态联盟",联合车企、能源企业、科研机构共建开放创新平台,设立年度智慧充电创新奖,已收到237项技术专利申报,计划三年内培养500名充电设施运维工程师,构建专业化人才队伍。

西安市充电设施公共服务管理平台通过技术创新与服务升级,成功破解了充电设施布局不均、运营效率低下、用户体验割裂等发展难题,为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了可复制的智慧能源管理范式,随着5G-A、AI大模型等新技术的深度应用,该平台将持续推动"数字孪生城市"向"智能决策城市"演进,在助力西安建设国家新能源汽车示范城市、打造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示范带上发挥更大作用。

(全文统计:2876字)

标签: #西安市充电设施公共服务管理平台

黑狐家游戏
  • 评论列表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