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标准管理:数据治理的基础性工作》
一、引言
在当今数字化时代,数据已成为企业和组织最宝贵的资产之一,随着数据量的爆炸式增长以及数据来源的日益多样化,有效的数据治理变得至关重要,而数据标准管理作为数据治理的核心内容之一,实际上是一项基础性的工作,对提升数据质量、实现数据共享、保障数据安全等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二、数据标准管理的内涵
(一)数据标准的定义
数据标准是指保障数据的内外部使用和交换的一致性和准确性的规范性约束,它涵盖了数据的命名、定义、数据类型、取值范围、数据格式等多个方面,在一个金融企业中,对于客户的身份证号码这一数据项,其数据标准可能规定数据类型为字符串,长度为18位,且遵循特定的编码规则。
(二)数据标准管理的目标
1、提升数据质量
通过统一的数据标准,避免数据的歧义、错误和不一致性,在不同部门记录客户地址时,如果没有统一标准,可能会出现有的用简称、有的用全称,甚至格式也不相同的情况,而数据标准管理可以确保所有部门都按照统一的格式(如省 - 市 - 区 - 详细地址)来记录客户地址,从而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2、实现数据共享与集成
当企业内部各个系统之间需要进行数据共享和集成时,统一的数据标准是基础,不同系统的数据只有遵循相同的标准,才能顺利地进行交互和整合,企业的销售系统和库存管理系统,如果对于产品编码有着统一的数据标准,那么在销售订单生成时就能及时准确地查询库存情况,提高企业运营效率。
3、降低数据管理成本
有了数据标准,数据的采集、存储、处理等环节都可以按照标准流程进行,减少了因数据不一致而进行的数据清洗、转换等额外工作,从而降低数据管理的人力、物力和时间成本。
三、数据标准管理在数据治理中的基础性地位
(一)为数据治理提供框架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数据治理涉及到数据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包括数据的产生、采集、存储、使用、共享和销毁等各个环节,数据标准管理就像搭建一座大厦的框架,为数据治理的各个环节提供了规范和准则,在数据采集阶段,数据标准规定了哪些数据是需要采集的、采集的格式是什么;在数据存储阶段,数据标准决定了数据的存储结构和存储方式等。
(二)是数据质量提升的基石
数据质量是数据治理的核心目标之一,数据标准管理直接影响着数据质量的各个维度,如准确性、完整性、一致性等,没有数据标准,数据质量就无从谈起,如果没有对数据的取值范围进行标准定义,可能会出现数据录入错误,如年龄录入为负数或者超过正常人类寿命的数值。
(三)促进数据安全管理
在数据安全方面,数据标准管理也有着基础性的作用,对于敏感数据(如客户的银行卡号、密码等)的数据标准中会规定加密的标准和存储的安全级别等,只有在明确的数据标准下,才能有效地实施数据安全策略,防止数据泄露和非法访问。
四、数据标准管理的实施过程
(一)标准的制定
1、业务需求分析
深入了解企业的业务流程和需求是制定数据标准的首要步骤,通过与各个业务部门的沟通,梳理出业务活动中涉及到的数据项及其使用场景,在制造企业中,生产部门需要产品规格、原材料信息等数据,销售部门需要产品价格、销售渠道等数据,这些需求都要在制定数据标准时予以考虑。
2、参考行业标准和最佳实践
在制定企业自身的数据标准时,可以参考行业内的通用标准和其他企业的最佳实践,在医疗行业,对于疾病编码有国际通用的ICD编码标准;在电信行业,对于手机号码的格式等有统一的规定,企业可以借鉴这些标准,并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3、标准的发布与宣传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制定好的数据标准需要及时发布给企业内的所有相关部门和人员,并进行充分的宣传培训,让员工了解数据标准的重要性和具体内容,确保在实际工作中能够按照标准执行。
(二)标准的执行与监督
1、建立执行机制
通过建立相应的流程和制度,确保数据标准在企业各个业务环节得到有效执行,在数据录入环节设置数据格式校验,不符合标准的数据无法录入系统。
2、监督与评估
定期对数据标准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评估,通过数据质量检查、业务流程审计等方式,发现标准执行过程中的问题,并及时进行调整和改进。
(三)标准的持续改进
随着企业业务的发展和外部环境的变化,数据标准也需要不断地进行更新和完善,当企业开展新的业务领域时,可能会涉及到新的数据类型和数据关系,这就需要对数据标准进行相应的扩充和修订。
五、结论
数据标准管理是数据治理的基础性工作内容,它贯穿于数据治理的各个环节,为提升数据质量、实现数据共享、保障数据安全等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企业要想在数字化浪潮中充分发挥数据的价值,就必须重视数据标准管理工作,不断完善数据标准管理体系,以适应不断变化的业务需求和技术环境。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