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在长江经济带与成渝双城经济圈的战略交汇点,重庆正以"数字新基建+产业生态重构+社会治理创新"三维驱动模式,构建具有山城特色的智慧城市体系,这座曾以"8D城市"著称的立体交通枢纽,正通过"云-边-端"协同的智能中枢建设,探索超大城市智慧化转型的中国方案。
顶层设计:构建"一云多芯"的智能中枢体系 重庆依托国家超算重庆中心构建城市级算力底座,打造"1+3+N"智能计算架构,1"指市级智慧城市云平台,集成城市运行、应急管理等12大核心系统;"3"为两江新区、西部科学城、果园港三大算力节点,分别侧重产业创新、科研应用、港口物流场景;"N"覆盖区县及重点场景的边缘计算节点,该体系通过区块链技术实现数据确权,运用联邦学习框架保障数据安全共享,在2023年智慧灯杆改造项目中,实现全市32万盏路灯能耗降低37%,运维成本下降52%。
场景革命:打造"五感互联"的立体感知网络 针对山城地貌特点,创新开发"天-空-地"立体感知系统,在渝中区试点建设的"数字孪生中台",整合北斗高精度定位、无人机巡检、智能井盖监测等68类感知设备,形成厘米级城市三维模型,特别是在洪崖洞等文旅地标,部署AR增强现实导览系统,游客扫码即可获取三维历史场景复原,2023年游客满意度提升至98.6%,在交通领域,创新应用"轨道+公交+共享单车"智能调度系统,使轨道交通接驳时间缩短至3分钟,共享单车周转率提升40%。
产业赋能:培育"数字孪生+硬科技"产业集群 重庆构建"芯屏器核网"全产业链生态,重点发展智能网联汽车、工业互联网、元宇宙三大赛道,长安汽车打造的"数字工厂4.0",通过5G+工业互联网实现焊装车间毫秒级质量检测,产品不良率降至0.12‰,在工业互联网领域,长安汽车、京东方等龙头企业建设28个工业互联网平台,连接设备超200万台,形成覆盖汽车制造、电子信息、装备制造三大支柱产业的工业互联网矩阵,2023年,全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突破3000亿元,占GDP比重达15.2%。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治理创新:构建"AI+网格"的精准治理模式 创新开发"渝快办"城市治理大脑,集成12345热线、网格巡查等18个部门数据,运用知识图谱技术实现民生诉求智能分办,在疫情防控中,系统通过分析3000万条轨迹数据,精准锁定风险区域,使应急响应时间缩短至15分钟,在环境保护方面,部署的"空天一体"监测网络,整合卫星遥感、无人机、地面传感器等设备,对长江流域实施"分钟级"水质监测,2023年全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328天,创历史新高。
民生提升:打造"数字惠民"服务生态圈 智慧城市建设深度融入民生场景,在医疗领域,重庆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构建"5G+AI"远程诊疗平台,实现市内三甲医院全覆盖,2023年累计服务基层患者12万人次,教育领域创新"智慧教室2.0",通过多模态交互系统实现教学资源共享,农村学校优质课程覆盖率从65%提升至92%,在养老领域,部署的"智能手环+社区驿站"系统,为12万独居老人提供全天候健康监测,意外报警响应时间缩短至8分钟。
【重庆智慧城市建设正从"数字化"向"智能化"跃迁,通过构建"技术赋能-产业升级-治理创新-民生改善"的良性循环,探索出超大城市数字化转型的新范式,随着6G通信、量子计算等新技术的应用,重庆有望成为西部首个实现全域数字孪生的特大城市,为全球智慧城市发展提供"中国方案"。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全文共计1287字,核心数据截至2023年第三季度)
标签: #重庆打造智慧城市的发展思路是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