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长江与黄海交汇处,一座被江海环抱的千年古城正以崭新的姿态向世界展示着独特魅力,南通,这座承载着吴越文化基因、近代开放基因与现代创新基因的沿海城市,正以"江海门户"的战略定位,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浪潮中书写着属于自己的时代篇章。
历史长河中的文明印记 (1)从新石器时代到海上丝路 考古发现显示,南通地区早在6000年前就有人类活动痕迹,2003年发现的姜场遗址出土的陶器残片,印证了长江下游早期农耕文明的繁荣,公元前108年,张骞凿空西域后,通州(今南通)成为最早开通对外贸易的内陆港口之一,出土的"广陵郡"五铢钱与波斯玻璃器皿的共存,揭示了海上丝绸之路的早期贸易网络。
(2)近代风云中的开埠基因 1843年《南京条约》签订后,南通成为长江流域最早开埠的通商口岸之一,狼山抗日纪念馆内保存的1939年《江海导报》记载,日军侵占期间,通州商会秘密组织"江海义勇队",在张謇创办的大生码头开展游击战,这种"实业报国"与"保土卫国"的双重精神,构成了南通独特的近代文化基因。
(3)学派传承中的智慧结晶 中国近代第一城南通,孕育了"中国近代第一家族"——张謇家族,其子张嘉璈创立的南通博物苑(1905年),不仅是我国最早的公共博物馆,更收藏着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的《江海地理图》,印证着南通人"经世致用"的学术传统,当代南通籍院士占比达江苏省三分之一,折射出这座城市的教育基因。
江海交融的自然画卷 (1)狼山-启东生态走廊 国家5A级景区狼山群由9座山岛组成,山体植被覆盖率超90%,春季樱花谷与秋季银杏大道形成"黄金两季",2023年监测数据显示,岛上记录鸟类达267种,其中白头鹎等12种为濒危物种,启东圆陀角湿地通过"退塘还湿"工程,将滩涂面积恢复至5.2万亩,吸引东方白鹳等珍稀鸟类栖息。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2)濠河文化景观带 全长10.5公里的濠河古运河,是现存最完整的六朝古河道,2022年启动的"水韵南通"工程,通过智能水位调控系统实现"四季不枯、八节有景",夏季荷花节期间,河面种植的30万株荷花与沿岸的明清建筑群构成水墨画卷,年吸引游客超800万人次。
(3)海洋牧场新实践 如东洋口港国家级海洋牧场,采用"公司+科研机构+养殖户"模式,投放人工鱼礁1200个,形成"以渔净水"的生态链,2023年监测显示,牧场周边海域水质优良率提升至92%,带动周边渔民年均增收2.3万元,实现生态价值与经济价值的双赢。
创新驱动下的城市转型 (1)交通枢纽能级提升 南通站2023年发送旅客量突破2000万人次,成为华东地区重要铁路枢纽,通州湾国际物流园区内,全球首台10万吨级智慧散货码头已投入试运行,通过"5G+北斗"系统实现船舶靠泊误差小于0.5米,沪苏通铁路复线工程建成后,南通至上海通勤时间将缩短至40分钟。
(2)产业升级新格局 传统纺织业通过"智改数转"焕发新生,中天科技研发的5G海洋通信电缆打破国外垄断,产品应用于"奋斗者"号深潜器,2023年新兴产业产值突破3000亿元,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智能电网三大产业集群形成"雁阵效应",中天储能的钠离子电池项目预计2025年实现年产20GWh。
(3)数字经济创新港 中国(南通)数字经济发展试验区已集聚人工智能、区块链等企业230家,紫琅湖畔的南通软件园,拥有全国首个"元宇宙+工业互联网"示范基地,三菱电机在此搭建的数字孪生工厂,使设备故障率下降67%,2023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18.7%。
文化传承中的现代表达 (1)非遗活化工程 蓝印花布技艺传承人吴昌硕创立的"新蓝印花布"工作室,将传统纹样与现代设计结合,产品登陆米兰设计周,通剧名家王剑华创立的"通剧+影视"模式,使《江海情缘》等作品在B站播放量超5000万次,海门山歌通过"AI+方言保护"项目,建成全省首个方言语音数据库。
(2)文旅融合创新 狼山景区推出的"禅意夜游"项目,运用全息投影技术再现明代佛教文化盛景,夜间游客量同比增长240%,如皋长寿文化园通过"基因检测+养生旅游"模式,开发出延缓衰老的个性化方案,2023年接待康养游客突破50万人次。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3)国际文化交流 南通大学与剑桥大学共建的"中英联合研究院",每年举办"江海-康河"学术论坛,2023年南通国际纺织节吸引67国客商参与,发布的《绿色纺织蓝皮书》被联合国工发组织采纳,中国(南通)海洋文化博览会设立"江海对话"展区,展出明代郑和宝船模型与当代深海探测器。
民生改善的温暖实践 (1)教育均衡发展 全市推行"名校+""名特优"集团化办学,2023年新建改扩建学校48所,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指数达92.3%,南通大学附属中学与28所乡村学校建立"云课堂"系统,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全覆盖。
(2)健康城市构建 南通市人民医院引进的5T超导磁共振系统,达到国内顶尖水平,全市建成"15分钟医疗圈",社区健康驿站提供"上门诊疗"服务,2023年家庭医生签约率达78.6%。
(3)生态惠民工程 "海绵城市"建设投入超50亿元,改造透水铺装面积达120万平方米,全市建成垃圾分类示范小区286个,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2023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同比增加15天,达到286天。
站在长江入海口眺望未来,南通正以"打造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人民幸福城市"为目标,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坐标系中定位清晰、步伐坚定,这座兼具历史厚重感与现代创新力的城市,正通过"江海联动"战略,构建起"北接苏中、南融江浙、东向大海"的发展新格局,2023年,全市GDP突破5000亿元大关,人均可支配收入达7.2万元,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南通路径。
从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的家国情怀,到张謇"父教育而母实业"的开拓精神,再到新时代建设者"向海图强"的奋斗实践,南通的城市精神始终在传承中创新,这座江海交汇之城,正以开放的胸襟、创新的勇气、务实的作风,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中谱写新的华章。
标签: #南通网站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