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数据挖掘技术已经成为各行各业不可或缺的工具,在数据挖掘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如何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其中,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成为当前高等教育的重要课题,本文以“数据挖掘课程思政案例研究”为主题,探讨如何在数据挖掘教学中实现思政教育的有效融合。
数据挖掘是一门集数学、统计学、计算机科学于一体的交叉学科,旨在从大量复杂数据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数据的背后往往蕴含着丰富的社会背景和文化内涵,在教授数据挖掘技术的过程中,教师应当注重引导学生关注数据背后的故事,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关怀精神。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数据挖掘课程思政教育的重要性
- 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数据挖掘不仅需要学生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还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思政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提高其综合素质。
-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数据挖掘的应用范围广泛,涉及医疗、金融、教育等多个领域,在这些领域中,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培养学生对数据的敬畏之心和社会责任感尤为重要。
- 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数据挖掘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探索未知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讲述一些成功的数据挖掘案例,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创新意识,鼓励他们勇于尝试新方法和新思路。
数据挖掘课程思政案例研究
“大数据助力精准扶贫”
案例背景
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扶贫工作,提出了“精准扶贫”的战略方针,为了更好地实施这一战略,各地纷纷利用大数据技术进行精准识别和帮扶,某省通过建立贫困人口数据库,结合地理位置、家庭收入等信息,实现了对贫困户的精准识别,在此基础上,政府针对性地制定了帮扶措施,如发放贷款、提供就业机会等,取得了显著成效。
教学设计
- 引入话题:教师在课堂上介绍“精准扶贫”的概念和政策背景,让学生了解国家对于脱贫攻坚的决心和努力。
- 案例分析:选取上述案例作为教学素材,详细讲解大数据技术在其中的应用过程及其取得的成果,引导学生思考大数据技术在其他领域的潜在应用价值。
-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他们围绕“大数据在扶贫工作中的优势与挑战”展开讨论,每组选派代表分享观点,教师进行点评总结。
-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扶贫基地或参与相关的志愿服务活动,亲身体验大数据在扶贫中的作用,增强其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思政教育要点
- 爱国主义教育:通过讲述我国政府在扶贫工作中所做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强调公平正义、共同富裕等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在实践中践行这些理念。
- 社会责任感教育:让学生认识到自己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大学生,肩负着推动社会进步的责任和义务。
“数据挖掘技术在疫情防控中的应用”
案例背景
2020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全球带来了巨大冲击,面对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各国纷纷采取各种措施来遏制疫情的蔓延,在我国,大数据技术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分析患者的出行轨迹和接触史,可以有效追踪病毒传播路径;利用人工智能算法预测疫情发展趋势,为决策者提供参考依据。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教学设计
- 热点聚焦:在课堂上播放有关新冠疫情的新闻报道或纪录片,引起学生对这一事件的关注和思考。
- 技术应用展示:邀请相关专家或技术人员到课堂现场演示大数据技术在疫情防控中的具体应用场景,如健康码系统、智能监控预警平台等。
- 互动交流: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大数据技术在疫情防控中的利弊得失,以及未来可能面临的伦理和法律问题。
- 模拟演练:设置虚拟情境,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如医护人员、政府官员、普通市民),体验大数据技术在疫情防控中的实际操作流程。
思政教育要点
- 家国情怀教育:让学生深刻理解中国在抗击疫情中所展现出的团结协作精神和无私奉献精神,培养他们的家国情怀。
- 法治观念教育:通过介绍大数据技术在疫情防控中的合法合规使用原则,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法律意识和道德观念。
- 国际视野教育:引导学生关注全球疫情形势和国际社会的共同应对策略,培养他们的全球胜任力。
“数据挖掘课程思政案例研究”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创新和实践,只有不断探索适合本校实际的思政教育模式和方法,才能真正做到立德树人,为国家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我们也要意识到,这项工作并非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长期坚持和不断完善,让我们携手共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标签: #数据挖掘课程思政案例研究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