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仓库:定义、特点及其核心价值》
一、数据仓库的定义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数据仓库是一个面向主题的、集成的、相对稳定的、反映历史变化的数据集合,用于支持管理决策。
1、面向主题
- 传统的操作型数据库是面向事务处理的,例如在一个电商系统的数据库中,可能围绕订单处理、用户注册、商品管理等事务构建数据表,而数据仓库则是面向主题的,例如销售主题,在销售主题的数据仓库中,会整合与销售相关的各个方面的数据,包括销售订单信息、客户购买行为、促销活动对销售的影响等,它将不同业务系统中与销售相关的数据抽取出来,重新组织,以便从销售这个特定主题的角度进行分析。
2、集成性
- 数据仓库的数据来自多个数据源,这些数据源可能包括企业内部的不同业务系统,如财务系统、人力资源系统、生产管理系统等,也可能包括外部数据源,如市场调研报告、行业统计数据等,数据仓库要将这些来自不同数据源的数据进行抽取、清洗、转换和加载(ETL过程),不同业务系统中的数据可能存在格式不一致的问题,财务系统中的日期格式可能是“yyyy - mm - dd”,而生产管理系统中的日期格式可能是“mm/dd/yyyy”,在集成到数据仓库时,需要将日期格式统一,并且对数据进行去重、补全缺失值等操作,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3、相对稳定
- 数据仓库中的数据主要用于分析决策,不像操作型数据库那样频繁地进行数据的插入、更新和删除操作,一旦数据被加载到数据仓库中,就相对稳定,企业的历史销售数据加载到数据仓库后,不会因为某一笔销售订单在操作型数据库中的修改而立即在数据仓库中进行修改,数据仓库也会根据一定的策略进行数据更新,如定期加载新的销售数据或者对历史数据进行修正,但这种更新频率相对较低。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4、反映历史变化
- 数据仓库能够保存不同时间点的数据,从而可以反映数据随时间的变化情况,通过分析多年的销售数据,可以看出销售趋势、季节性波动等,企业可以利用这些历史数据来预测未来的销售情况,制定营销策略,在数据仓库中,可以按照时间维度对数据进行分层存储,比如按年、月、日等不同的时间粒度存储销售数据,这样方便从不同的时间尺度上进行数据分析。
二、数据仓库的特点
1、数据量大
- 随着企业业务的不断发展,数据仓库中的数据量会持续增长,企业在运营过程中产生大量的交易数据、日志数据等,一个大型电商企业每天会有海量的订单交易记录、用户浏览商品的日志信息等,这些数据都需要存储到数据仓库中以便进行分析,数据仓库需要具备处理海量数据的能力,包括存储大容量数据和对大数据量进行高效查询分析的能力,为了应对数据量的增长,数据仓库可以采用分布式存储技术,如Hadoop的HDFS,将数据分散存储在多个节点上,提高存储的扩展性。
2、数据类型多样
- 现代企业的数据仓库中不仅包含传统的结构化数据,如关系型数据库中的表格数据,还包含大量的非结构化数据和半结构化数据,企业内部的文档、图像、视频等非结构化数据,以及XML、JSON格式的半结构化数据,在进行数据分析时,需要对这些不同类型的数据进行处理,对于图像数据,可以利用图像识别技术提取相关信息,然后与结构化数据结合进行分析,一家服装企业可以通过图像识别技术分析用户上传的穿着照片中的服装款式、颜色等信息,并结合用户的购买历史等结构化数据,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服装推荐。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3、查询效率要求高
- 企业的决策者和分析人员需要及时获取数据仓库中的分析结果,以便做出快速决策,数据仓库需要具备高效的查询性能,为了提高查询效率,数据仓库采用了多种技术手段,数据仓库可以对数据进行预聚合处理,将一些经常查询的统计结果提前计算并存储起来,如按地区、按季度的销售总额等,当用户查询销售总额时,就可以直接获取预聚合的数据,而不需要重新计算大量的原始销售数据,数据仓库还可以采用索引技术,如位图索引、B - 树索引等,加快数据的查询速度。
4、支持决策分析
- 数据仓库的最终目的是为企业的决策提供支持,通过对数据仓库中的数据进行挖掘和分析,可以发现企业运营中的问题和机会,通过分析销售数据和库存数据的关系,可以发现库存积压的产品,从而调整生产和销售策略,企业可以利用数据仓库进行市场趋势分析、客户细分、风险评估等决策相关的分析工作,数据仓库可以提供多种分析工具和方法,如联机分析处理(OLAP),允许用户从不同的维度对数据进行分析,如从产品维度、时间维度、地理维度等分析销售数据,以便深入了解企业的业务状况。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