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设施建设与公共基础设施:内涵、职能归属及差异辨析》
一、基础设施建设与公共基础设施的内涵
(一)基础设施建设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基础设施建设是一个较为宽泛的概念,它涵盖了为社会生产和居民生活提供公共服务的物质工程设施的建设过程,这包括交通、邮电、供水供电、商业服务、科研与技术服务、园林绿化、环境保护、文化教育、卫生事业等市政公用工程设施和公共生活服务设施等的建设,从建设的主体来看,既可以有政府主导的基础设施建设,也可以有私人企业在政策允许下进行的基础设施建设,在一些地区,私人企业投资建设的工业园区内的道路、水电设施等,也是基础设施建设的一部分,其目的在于通过构建这些设施,为经济发展、社会生活创造基本的条件,促进区域的发展和繁荣。
(二)公共基础设施
公共基础设施主要强调设施的公共属性,它是由政府或其他公共部门提供的,旨在满足公众共同需求的基础设施,例如城市的公共交通系统、公共图书馆、公立医院、城市公园等,这些设施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特点,非排他性意味着很难排除其他人使用这些设施,非竞争性则表示一个人使用这些设施并不会减少其他人使用该设施的效用,公共基础设施是保障公民基本权利、提高社会福利水平的重要物质基础。
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职能归属
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属于政府的社会公共服务职能。
(一)资源配置职能方面
1、市场在公共基础设施资源配置方面存在失灵现象,由于公共基础设施投资大、回报周期长、外部性强等特点,私人资本往往不愿意涉足或者难以有效提供足够数量和质量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一个大型的城市污水处理厂,需要巨额的前期投资,而且污水处理的收费难以在短期内实现盈利,私人企业很难承担这样的风险,而政府通过财政支出等手段,可以有效地配置资源,确保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
2、政府可以从宏观层面规划公共基础设施的布局,政府能够综合考虑地区的人口分布、经济发展需求、环境保护等多方面因素,合理安排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地点和规模,在新开发的城市区域,政府会根据规划的人口数量,配套建设相应数量的学校、医院等公共基础设施,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二)社会公平职能方面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1、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有助于缩小城乡差距,在农村地区,政府加大对交通、通信、水电等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可以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使农村居民能够享受到与城市居民相似的基本公共服务,减少城乡之间因基础设施差异而导致的发展不平衡。
2、保障弱势群体的权益,在城市中为低收入群体集中的区域建设保障性住房,并配套相应的公共基础设施,如社区卫生服务站、小型公园等,能够提高弱势群体的生活水平,体现社会公平。
(三)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方面
1、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在经济衰退期,政府加大对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能够直接带动建筑、原材料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创造就业机会,刺激消费,从而促进经济的复苏,政府投资建设高速铁路项目,不仅带动了钢铁、水泥等产业的需求,而且在建设和运营过程中创造了大量的就业岗位。
2、从长期来看,完善的公共基础设施能够提高一个地区的生产效率,良好的交通网络可以降低物流成本,高效的通信设施有利于信息的快速传递,从而吸引更多的投资和人才,推动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三、基础设施建设与公共基础设施的区别
(一)建设主体和目的
1、基础设施建设的主体较为多元,目的也具有多样性,如前所述,除了政府外,私人企业也可参与部分基础设施建设,其目的可能是为了获取经济利益(在允许盈利的基础设施项目中),也可能是为了满足企业自身的生产运营需求(如企业自建的专用道路等),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主体主要是政府,其目的是为了满足公众的共同需求,提高社会福利水平。
2、私人参与的基础设施建设往往更注重经济效益的考量,会选择投资回报率较高、风险相对较小的项目,私人企业可能更倾向于投资城市中心商业区的停车场建设,因为这里停车需求大,收费收益可观,而政府主导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则更注重社会效益,即使一些偏远地区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成本高、收益低,政府也会为了保障当地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而进行建设。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二)服务对象和范围
1、基础设施建设的服务对象和范围因项目而异,私人建设的基础设施可能仅服务于特定的群体或区域,如企业内部的基础设施只为企业员工和相关业务往来人员服务,而公共基础设施的服务对象是全体公众,范围涵盖整个社会,城市的公共交通系统是面向城市内所有居民和外来人员的,无论贫富、年龄、性别等。
2、公共基础设施的服务范围具有普遍性和均等性的特点,它致力于在整个区域内为所有人提供基本的服务,不会因为个人的身份、地位等因素而区别对待,相比之下,非公共的基础设施建设可能存在服务对象的局限性和选择性。
(三)资金来源和运营模式
1、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来源多样,私人建设的基础设施主要依靠企业自有资金、银行贷款、股权融资等方式筹集资金,其运营模式以盈利为导向,通过收取服务费用等方式实现资金回笼和盈利,私人投资建设的收费公路,通过向过往车辆收取通行费来维持运营并获取利润,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来源主要是政府财政拨款,包括税收收入、国债等,虽然也有部分公共基础设施会采用公私合营(PPP)等模式引入社会资本,但政府在其中仍起到主导和监管的作用。
2、公共基础设施的运营更多地考虑公共利益,在运营过程中,政府可能会对一些公共基础设施的收费进行管制,以确保其可及性,公立医院的医疗服务收费受到政府严格监管,以保障广大居民能够看得起病,而私人基础设施的收费则主要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以实现企业的盈利目标。
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基础设施虽然存在一定的联系,但在内涵、职能归属、建设主体、服务对象、资金来源和运营模式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区别,正确理解这些区别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意义,以及政府在其中应发挥的职能作用。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