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计算书旨在为某建筑项目提供合理的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确保混凝土在满足强度要求的同时,具有良好的工作性能和经济性。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原材料选择与特性
水泥
选用P.O 42.5普通硅酸盐水泥,其物理力学性能如下:
- 细度:0.08mm方孔筛余量小于10%
- 标准稠度用水量:26%
- 安定性:沸煮法检验合格
- 抗压强度:3天28MPa,7天38MPa,28天48MPa
砂子
采用中砂,细度模数为2.6,含泥量小于3%,泥块含量小于1%。
石子
选用5-25mm连续级配碎石,压碎指标小于10%,针片状颗粒含量小于15%。
水
使用饮用水或符合国家标准的洁净水。
外加剂
选用减水率为12%的高效减水剂,掺量为水泥用量的1.2%。
目标参数
强度等级
C30(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为30MPa)
工作性
坍落度为180±20mm,扩展度大于500mm。
经济性
尽可能降低成本,提高资源利用率。
配合比设计与计算
基础数据
- 水灰比:0.45
- 含气量:2%
- 骨料空隙率:40%
计算步骤
a. 计算理论用水量
根据坍落度和含气量,确定理论用水量为190kg/m³。
b. 计算水泥用量
[ \text{水泥用量} = \frac{\text{理论用水量}}{\text{水灰比}} = \frac{190}{0.45} = 422\text{kg/m}^3 ]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c. 计算砂石总用量
[ \text{砂石总量} = 1000 - \text{水泥用量} - \text{外加剂用量} = 1000 - 422 - 5 = 573\text{kg/m}^3 ]
d. 计算砂子用量
[ \text{砂子用量} = \frac{\text{骨料空隙率} \times \text{砂石总量}}{100} = \frac{40\% \times 573}{100} = 230\text{kg/m}^3 ]
e. 计算石子用量
[ \text{石子用量} = \text{砂石总量} - \text{砂子用量} = 573 - 230 = 343\text{kg/m}^3 ]
配合比调整
通过试拌调整配合比,使混凝土达到预期的坍落度和强度要求。
试验验证
试件制作
按照设计的配合比,制作150mm×150mm×150mm的标准立方体试件,养护至规定龄期进行抗压强度测试。
结果分析
测试结果显示,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为31.5MPa,符合C30的要求;坍落度为185mm,接近目标值;扩展度为520mm,满足施工需求。
经过多次调整和试验验证,最终确定的混凝土配合比为:水泥422kg/m³,砂子230kg/m³,石子343kg/m³,水190kg/m³,外加剂5kg/m³,该配合比不仅满足了项目的强度和工作性要求,而且具有较高的经济性和环保效益。
注意事项
在使用过程中,应严格控制原材料的品质和计量精度,确保混凝土的质量稳定,建议定期对配合比进行调整以适应不同的施工条件和技术要求。
是本次混凝土配合比的计算过程及结果,希望对相关工程人员有所帮助,如有任何疑问或需要进一步的信息,请随时联系。
标签: #混凝土配合比计算书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