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结构课程思政:融合知识与价值的教育探索》
一、引言
数据结构作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相关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在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算法设计与分析能力等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新时代的教育背景下,将思政教育融入数据结构课程教学,不仅有助于学生掌握专业知识,更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职业道德观和社会责任感,实现全方位育人的目标。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二、课程思政的融入点
(一)从数据结构的历史发展看科学精神
1、早期数据结构的起源与发展是众多科学家智慧的结晶,线性表等简单数据结构概念的形成,是经过无数次的实验、观察和理论推导,教师可以讲述这些历史故事,让学生感受到科学家们在探索未知时的执着精神,像图灵等先驱,他们在计算机理论基础的构建过程中,面临着当时技术条件的限制、社会观念的不理解等诸多困难,但依然坚持不懈地追求真理,这种科学精神可以激励学生在面对复杂的数据结构学习时,不畏困难,勇于探索新知识。
2、数据结构发展过程中的创新元素,从传统的数组、链表等基本数据结构到后来的高级数据结构如红黑树、哈希表等的出现,每一次都是创新的体现,这可以启发学生在学习和未来的工作中,要敢于突破传统思维,不断创新,在介绍哈希表的发明时,讲述发明者是如何突破原有的数据存储和查找模式,通过散列函数的巧妙设计,实现高效的数据存储和检索。
(二)数据结构中的逻辑关系与团队协作
1、数据结构中的逻辑关系,如树结构中的父子节点关系、图结构中的顶点与边的关系等,都可以类比为团队中的成员关系,在树结构中,根节点对整个树有着统领作用,就像团队中的领导者,而子节点则需要在根节点的组织下完成各自的任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认识到在团队协作中,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非常重要,在软件开发项目中,负责数据结构设计的成员就如同构建树结构的根节点,他需要规划好整体的数据组织框架,而其他编写具体功能模块的成员就如同子节点,要按照整体规划进行工作。
2、复杂数据结构的构建往往需要多人合作,以大型数据库系统中的数据结构设计为例,它涉及到存储结构、索引结构等多个部分的设计,这就需要不同专长的人员共同协作,有的擅长算法设计,有的擅长数据存储优化,通过这种类比,让学生明白在学习和未来的职业发展中,要学会与他人合作,发挥各自的优势,才能更好地完成复杂的任务。
(三)数据结构与职业道德
1、在数据结构的实际应用中,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至关重要,在银行系统的数据结构设计中,存储用户账户信息的数据结构必须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安全性,教师可以借此强调职业道德的重要性,无论是设计数据结构还是编写相关的操作程序,都要遵循严格的职业道德规范,任何对数据的不当操作,如故意篡改数据结构以获取非法利益,都是不道德甚至违法的行为。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2、数据结构的优化也与职业道德相关,在开发软件时,为了提高系统的性能,需要对数据结构进行优化,有些开发者可能为了追求短期利益,采用一些不合理的优化手段,如牺牲数据的长期稳定性或者兼容性,这就需要教育学生在未来的工作中,要秉持职业道德,以长远的眼光看待问题,在数据结构设计和优化过程中做到既满足当前需求,又兼顾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三、教学方法与思政教育的结合
(一)案例教学中的思政渗透
1、在讲解数据结构的排序算法时,可以引入实际的案例,如大型电商平台对商品按照销量、价格等进行排序的案例,在分析不同排序算法(如冒泡排序、快速排序等)在该案例中的应用时,同时可以讲述电商平台在数据处理过程中的社会责任,要保证排序结果的公平性、准确性,不能因为商业利益而操纵排序结果,这就涉及到企业的商业道德和社会责任,让学生在学习算法的同时,也能思考相关的社会价值问题。
2、以交通管理系统中的数据结构应用为例,在讲解图数据结构用于表示交通网络时,可以提及交通管理部门在利用这些数据结构进行交通规划和调度时的公平性和公共服务意识,如在设计道路流量优化算法时,不能只考虑某些特殊群体的利益,而要以全体市民的出行便利为出发点。
(二)课堂讨论中的价值引导
1、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具有争议性的话题,如在数据挖掘中,如何在保护用户隐私的数据结构设计与满足企业商业需求之间取得平衡,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在讨论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不同利益主体的需求,以及在数据结构设计中如何遵循伦理道德原则。
2、对于数据结构的存储效率和空间复杂度的问题,也可以组织课堂讨论,在讨论中,引导学生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思考,过度追求存储效率可能会导致硬件资源的过度消耗,这与环保等社会价值观念是相关的,让学生在讨论中形成全面考虑问题的思维方式,而不仅仅局限于技术层面。
四、课程思政的考核与评价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一)多元化考核指标
1、在对学生的考核中,除了传统的知识掌握程度(如数据结构的概念、算法的实现等)的考核外,还应增加对学生思政素养的考核,可以设置一些开放性的题目,让学生分析某一数据结构应用场景中的职业道德问题,或者让学生阐述从数据结构发展历史中得到的启发。
2、考核学生在团队项目中的表现时,除了关注技术贡献,还要评价学生在团队协作中的角色认知、沟通能力和团队精神等方面的表现,这些都是思政教育融入课程的重要体现。
(二)评价反馈与持续改进
1、通过学生的作业、考试、课堂表现等收集思政教育的评价反馈,如果发现学生在职业道德相关问题的回答中存在较多误解或者模糊认识,教师就要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加强这方面的教育。
2、教师之间也可以进行交流和互评,分享在数据结构课程思政教学中的经验和不足,通过不断的交流和反思,持续改进课程思政的教学质量,使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更好地融合。
五、结论
将思政教育融入数据结构课程是一项具有深远意义的教育创新,通过挖掘数据结构课程中的思政元素,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和考核评价体系,可以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团队协作能力、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这有助于培养出既具有扎实专业技能,又具有正确价值观的高素质计算机专业人才,满足新时代社会发展对人才的全面需求。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