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妇幼卫生领域的信息安全已成为保障公众健康、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议题,为加强妇幼卫生系统的信息安全管理工作,确保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特制定本制度。
总则
-
目的与原则 本制度的目的是为了规范妇幼卫生系统中信息的收集、存储、处理、传输和使用的全过程,防止信息泄露、篡改和数据丢失,保障信息的完整性和安全性,维护用户的合法权益和社会公共利益。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
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妇幼卫生系统内所有涉及信息处理的部门和人员,包括但不限于医疗机构、公共卫生机构、科研院所等。
职责分工
-
领导责任 系统各单位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信息安全工作负总责,应定期检查和评估本单位的信息安全状况,及时采取措施解决存在的问题。
-
部门责任 各业务部门负责本部门的信息安全管理,明确信息安全的岗位职责和工作流程,确保信息的合法、合规使用。
-
技术支持 信息管理部门负责制定和完善信息系统安全保障方案,开展定期的安全检测和维护工作,及时发现和消除安全隐患。
制度建设
-
安全管理制度 制定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包括但不限于密码管理、访问控制、数据备份、应急响应等,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
培训教育 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信息安全知识培训,提高全员的信息安全意识和防护技能,增强自我保护和风险防范能力。
-
风险评估 开展定期的信息安全风险评估,识别潜在的风险点,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和预案,有效预防和化解信息安全风险。
信息安全管理
-
数据分类与管理 对各类数据进行分类分级管理,确定敏感数据的范围和保护等级,采取相应的加密、脱敏等措施,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和使用。
-
网络安全 加强网络边界防御,安装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等安全设备,定期更新系统和软件补丁,防止病毒、木马等恶意攻击。
-
物理安全 严格管控机房、数据中心等重要场所的出入权限,设置物理隔离措施,防止非法侵入和信息窃取。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
移动设备和云服务 规范移动设备的日常管理和使用,禁止携带敏感信息外出,对于云端服务的使用要进行严格的审批和管理,确保数据安全。
应急处置
-
应急预案 建立健全信息安全事件应急预案,明确报告程序、处置步骤和恢复措施,确保在发生信息安全事件时能够迅速响应和有效应对。
-
监测预警 实施全天候的信息安全监控和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情况,避免事态扩大化。
监督考核
-
监督检查 定期对各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进行检查和评估,发现问题和隐患要及时整改,确保各项安全措施落实到位。
-
奖惩机制 对于在信息安全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对违反规定的责任人依法依规进行处理。
附则
-
解释权 本制度由妇幼卫生主管部门负责解释和修订。
-
生效日期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通过以上制度的实施,可以有效提升妇幼卫生系统的整体信息安全水平,为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保驾护航,让我们共同努力,构建一个安全、可靠、高效的妇幼卫生信息服务环境!
标签: #妇幼卫生信息安全管理制度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