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痰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一、选择题
1、吸痰操作时,每次吸痰时间不宜超过( )
A. 5 秒 B. 10 秒 C. 15 秒 D. 20 秒
2、吸痰过程中,如患者出现心率减慢、血压下降等症状,应立即( )
A. 停止吸痰 B. 加快吸痰速度 C. 给予吸氧 D. 给予心电监护
3、为预防吸痰操作引起的低氧血症,应给予患者( )
A. 高流量吸氧 B. 低流量吸氧 C. 面罩吸氧 D. 无创正压通气
4、吸痰操作时,如痰液黏稠不易吸出,可给予( )
A. 生理盐水冲洗 B. 化痰药物雾化吸入 C. 支气管镜吸痰 D. 以上均可
5、吸痰操作后,应密切观察患者的( )
A. 呼吸、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 B. 痰液的颜色、量、性质等 C. 有无呼吸困难、发绀等症状 D. 以上均是
二、预防及处理措施
(一)低氧血症
1、预防措施
- 选择合适的吸痰管,管径不宜过大,以免影响气道通气。
- 控制吸痰时间,每次吸痰时间不宜超过 15 秒,避免长时间吸引导致低氧血症。
- 给予患者高流量吸氧,以提高血氧饱和度。
- 操作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呼吸、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如有异常及时处理。
2、处理措施
- 立即停止吸痰,给予患者高流量吸氧,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
- 如患者出现呼吸困难、发绀等症状,应立即进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以维持气道通畅。
- 遵医嘱给予呼吸兴奋剂、血管活性药物等,以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
(二)呼吸道黏膜损伤
1、预防措施
- 选择合适的吸痰管,管径不宜过大,以免损伤呼吸道黏膜。
- 操作时动作轻柔,避免粗暴操作。
- 吸痰前给予患者充分的湿化,以稀释痰液,减少痰液对呼吸道黏膜的刺激。
- 定期更换吸痰管,避免交叉感染。
2、处理措施
- 如呼吸道黏膜有损伤,应立即停止吸痰,给予患者局部止血处理。
- 遵医嘱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
- 密切观察患者的呼吸道情况,如有呼吸困难、发绀等症状,应及时处理。
(三)感染
1、预防措施
-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操作前洗手,戴口罩、帽子、手套等。
- 定期更换吸痰管、吸引器等设备,避免交叉感染。
- 吸痰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如有发热、咳嗽等症状,应及时处理。
2、处理措施
- 如患者发生感染,应根据感染的类型和严重程度,给予相应的抗生素治疗。
- 加强患者的营养支持,提高患者的免疫力。
- 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如有恶化迹象,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四)心律失常
1、预防措施
- 操作时动作轻柔,避免刺激迷走神经。
- 控制吸痰时间,每次吸痰时间不宜超过 15 秒。
- 给予患者充分的湿化,以稀释痰液,减少痰液对呼吸道黏膜的刺激。
- 定期监测患者的心电图,如有异常及时处理。
2、处理措施
- 如患者发生心律失常,应立即停止吸痰,给予患者吸氧、心电监护等处理。
- 遵医嘱给予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
- 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如有恶化迹象,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五)气道痉挛
1、预防措施
- 操作前给予患者充分的湿化,以稀释痰液,减少痰液对呼吸道黏膜的刺激。
- 操作时动作轻柔,避免刺激迷走神经。
- 定期监测患者的呼吸功能,如有异常及时处理。
2、处理措施
- 如患者发生气道痉挛,应立即停止吸痰,给予患者吸氧、雾化吸入等处理。
- 遵医嘱给予支气管扩张剂等药物治疗。
- 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如有恶化迹象,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吸痰操作是一项重要的临床护理技术,但操作过程中可能会引起一些并发症,如低氧血症、呼吸道黏膜损伤、感染、心律失常、气道痉挛等,在进行吸痰操作时,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选择合适的吸痰管,控制吸痰时间,给予患者充分的湿化,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如有异常及时处理,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