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导读:
一级数据安全定级原则
一级数据安全定级原则适用于涉及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公共利益等关键领域的核心数据,这类数据一旦泄露或遭受破坏,将对国家、社会和公众利益造成严重损害,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1、国家秘密:包括涉及国家安全、外交、军事等领域的秘密信息;
2、公共利益:涉及国家利益、社会稳定、民族宗教等领域的公共利益信息;
3、重大基础设施:涉及电力、交通、通信等关键基础设施的安全运行信息;
4、重要企事业单位:涉及金融、能源、交通、通信等领域的核心业务数据;
5、重大科研项目:涉及国家战略、科技创新等领域的科研项目数据。
实施策略:对一级数据采取严格的安全保护措施,包括物理安全、网络安全、数据安全等方面,确保数据不泄露、不篡改、不被非法访问。
二级数据安全定级原则
二级数据安全定级原则适用于涉及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公共利益等领域的重点数据,这类数据一旦泄露或遭受破坏,将对国家、社会和公众利益造成较大损害,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1、国家秘密:涉及国家安全、外交、军事等领域的秘密信息;
2、公共利益:涉及国家利益、社会稳定、民族宗教等领域的公共利益信息;
3、重大基础设施:涉及电力、交通、通信等关键基础设施的安全运行信息;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4、重要企事业单位:涉及金融、能源、交通、通信等领域的核心业务数据;
5、重大科研项目:涉及国家战略、科技创新等领域的科研项目数据。
实施策略:对二级数据采取较为严格的安全保护措施,包括物理安全、网络安全、数据安全等方面,确保数据不泄露、不篡改、不被非法访问。
三级数据安全定级原则
三级数据安全定级原则适用于涉及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公共利益等领域的普通数据,这类数据一旦泄露或遭受破坏,将对国家、社会和公众利益造成一定损害,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1、企业秘密:涉及企业商业秘密、技术秘密等商业信息;
2、个人隐私:涉及个人身份、财产、健康等隐私信息;
3、一般信息:涉及公共事务、社会服务等领域的一般信息。
实施策略:对三级数据采取一般的安全保护措施,包括物理安全、网络安全、数据安全等方面,确保数据不泄露、不篡改、不被非法访问。
四级数据安全定级原则
四级数据安全定级原则适用于涉及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公共利益等领域的内部数据,这类数据一旦泄露或遭受破坏,将对国家、社会和公众利益造成轻微损害,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1、企业内部信息:涉及企业内部管理、运营、生产等内部信息;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2、事业单位内部信息:涉及事业单位内部管理、运营、服务等领域的信息;
3、社会团体内部信息:涉及社会团体内部管理、活动、服务等领域的信息。
实施策略:对四级数据采取适当的安全保护措施,包括物理安全、网络安全、数据安全等方面,确保数据不泄露、不篡改、不被非法访问。
五级数据安全定级原则
五级数据安全定级原则适用于涉及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公共利益等领域的公开数据,这类数据一旦泄露或遭受破坏,对国家、社会和公众利益损害较小,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1、政府信息公开:涉及政府行政管理、公共服务等领域的信息;
2、企业信息公开:涉及企业生产经营、社会责任等领域的信息;
3、社会团体信息公开:涉及社会团体活动、服务等领域的信息。
实施策略:对五级数据采取最低限度的安全保护措施,确保数据不泄露、不篡改、不被非法访问。
根据数据安全定级原则,我国将数据安全划分为五个等级,针对不同等级的数据采取相应的安全保护措施,以保障国家、社会和公众利益,在实际应用中,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应严格按照数据安全定级原则,切实加强数据安全管理,确保数据安全。
标签: #数据安全定级原则划分5个等级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