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导读: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企业合规管理,有效防控合规风险,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公司章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公司及所属子公司、分支机构、项目等所有业务活动。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第三条 合规风险审查工作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二)全面覆盖,不留死角;
(三)权责分明,责任到人;
(四)动态调整,持续优化。
合规风险审查范围
第四条 合规风险审查范围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一)法律法规、政策规定;
(二)公司规章制度、操作规程;
(三)业务流程、合同协议;
(四)内部审计、监督检查发现的问题;
(五)行业惯例、最佳实践;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六)其他可能引发合规风险的业务活动。
合规风险审查程序
第五条 合规风险审查程序分为以下步骤:
(一)收集资料,各部门应按照审查范围,收集相关资料,确保资料完整、准确。
(二)风险评估,根据收集到的资料,对合规风险进行识别、评估,确定风险等级。
(三)制定措施,针对不同等级的合规风险,制定相应的防控措施,明确责任人和完成时限。
(四)实施整改,各部门按照整改措施,及时整改存在的问题,确保整改到位。
(五)跟踪检查,合规管理部门对整改情况进行跟踪检查,确保整改措施落实到位。
合规风险审查责任
第六条 合规风险审查责任如下:
(一)各部门负责人对本部门合规风险审查工作负总责,确保本部门合规风险得到有效防控。
(二)合规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协调、指导合规风险审查工作,对各部门合规风险审查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三)各部门应积极配合合规管理部门开展合规风险审查工作,及时提供相关资料,确保审查工作顺利进行。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合规风险审查结果运用
第七条 合规风险审查结果运用如下:
(一)对存在合规风险的部门,合规管理部门应督促其整改,并跟踪检查整改情况。
(二)对整改不到位的部门,应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并采取相应措施。
(三)对合规风险审查中发现的问题,应纳入公司内部控制体系,完善相关制度、流程。
附则
第八条 本办法由公司合规管理部门负责解释。
第九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其他说明
(一)本办法所称合规风险,是指企业在经营活动中,因违反法律法规、政策规定、公司规章制度等,可能导致的法律、经济、声誉等方面的损失。
(二)各部门应按照本办法要求,建立健全合规风险审查机制,确保合规风险得到有效防控。
(三)本办法未尽事宜,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公司章程执行。
标签: #合规风险审查办法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