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导读: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关键基础设施在国家安全、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等方面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关键基础设施也面临着日益严峻的网络安全威胁,为了应对这一挑战,我国于2017年6月1日正式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以下简称《网络安全法》),本文将从《网络安全法》的视角出发,探讨关键基础设施的界定以及相应的保护策略。
关键基础设施的界定
1、法律依据
《网络安全法》第三十一条规定:“关键信息基础设施,是指在国家经济、国防、民生、社会管理等领域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对国家安全、公共利益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影响的信息系统、网络设施、数据资源等。”
2、界定标准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根据《网络安全法》的规定,关键基础设施的界定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重要性:关键基础设施对国家安全、公共利益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影响。
(2)地位:关键基础设施在国家经济、国防、民生、社会管理等领域具有重要地位。
(3)作用:关键基础设施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4)影响:关键基础设施的运行状况直接关系到国家安全、公共利益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关键基础设施的保护策略
1、加强法律法规建设
(1)完善《网络安全法》及相关配套法规,明确关键基础设施的保护责任和措施。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2)制定关键基础设施安全保护的地方性法规和规章,确保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
2、提高关键基础设施安全防护能力
(1)加强关键基础设施的安全技术研发,提高安全防护水平。
(2)建立健全关键基础设施安全监测预警体系,及时发现和处置安全风险。
(3)加强关键基础设施安全防护人才培养,提高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技能。
3、加强关键基础设施安全监管
(1)明确关键基础设施安全监管职责,建立健全安全监管制度。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2)加强对关键基础设施运营单位的监督检查,确保其履行安全保护责任。
(3)建立关键基础设施安全事件报告和应急处置机制,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4、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1)积极参与国际网络安全规则制定,推动构建公平、合理的国际网络安全治理体系。
(2)加强与其他国家的网络安全合作,共同应对网络安全威胁。
关键基础设施的安全保护是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在《网络安全法》的框架下,我国应从法律法规、技术、监管、国际合作等方面加强关键基础设施的保护,确保国家安全、公共利益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标签: #网络安全法关键基础设施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