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导读: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个人信息数据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随之而来的个人信息泄露、滥用等问题也日益凸显,为了保护公民个人信息安全,维护网络空间秩序,我国于2021年6月10日正式实施《个人隐私数据保护法》(以下简称《条例》),本文将从《条例》的出台背景、主要内容、实施意义等方面进行全面解读。
出台背景
近年来,我国互联网行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个人信息泄露事件频发,严重损害了公民的合法权益,据统计,2019年我国个人信息泄露数量超过5亿条,涉及用户数量高达2.5亿,在此背景下,我国政府高度重视个人信息保护工作,积极推动《条例》的制定。
1、明确个人信息定义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条例》对个人信息进行了明确定义,包括姓名、出生日期、身份证件号码、生物识别信息、通信记录、健康信息、财务信息、行踪信息等,明确了敏感个人信息,如宗教信仰、民族、基因、生物识别、医疗健康、财务账户等。
2、强化个人信息收集、使用、存储、传输等环节的保护
《条例》对个人信息收集、使用、存储、传输等环节提出了明确要求,包括:
(1)收集:个人信息处理者应当以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收集个人信息,并公开收集的目的、方式、范围等。
(2)使用:个人信息处理者应当遵循最小必要原则,不得超出收集目的使用个人信息。
(3)存储:个人信息处理者应当采取技术措施和其他必要措施,确保个人信息的安全存储。
(4)传输:个人信息处理者应当采取必要措施,确保个人信息在传输过程中的安全。
3、加强个人信息主体权益保护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条例》赋予个人信息主体以下权益:
(1)知情权:个人信息主体有权了解个人信息处理者的个人信息处理目的、方式、范围等。
(2)访问权:个人信息主体有权查阅、复制其个人信息。
(3)更正权:个人信息主体有权要求个人信息处理者更正其个人信息。
(4)删除权:个人信息主体有权要求个人信息处理者删除其个人信息。
(5)限制处理权:个人信息主体有权要求个人信息处理者限制处理其个人信息。
4、加大违法处罚力度
《条例》对违法收集、使用、存储、传输个人信息的行为,明确了法律责任,对于情节严重的违法行为,最高可处以500万元罚款。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实施意义
1、保护公民个人信息安全,维护网络空间秩序。
2、推动我国个人信息保护法治化进程,提升国家治理能力。
3、促进互联网行业健康发展,为企业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
4、提高公民个人信息保护意识,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个人隐私数据保护条例》的实施,对于保护公民个人信息安全具有重要意义,让我们共同努力,携手共建安全、健康的网络空间。
标签: #个人隐私数据保护条例规定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