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导读:
总则
《数据安全法》第一章总则部分明确了立法目的、适用范围、数据安全原则、数据安全工作体制等,该法旨在加强数据安全保护,促进数据开发利用,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保护个人、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1、立法目的:保障数据安全,促进数据开发利用,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保护个人、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2、适用范围:适用于在我国境内收集、存储、使用、加工、传输、提供、公开数据的行为,以及数据安全相关的活动。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3、数据安全原则: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安全与发展并重,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法治保障,坚持科学、规范、高效、便捷的原则。
4、数据安全工作体制:建立健全数据安全工作协调机制,明确各部门职责,加强数据安全监管,完善数据安全法律法规体系。
数据安全风险评估
《数据安全法》第二章数据安全风险评估部分规定了数据安全风险评估的适用范围、评估内容、评估程序等。
1、适用范围:适用于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等收集、存储、使用、加工、传输、提供、公开数据的行为。
2、评估内容:包括数据安全风险等级、数据安全风险类型、数据安全风险程度等。
3、评估程序:数据安全风险评估应当遵循以下程序:(1)明确数据安全风险评估的对象和范围;(2)制定数据安全风险评估方案;(3)开展数据安全风险评估;(4)形成数据安全风险评估报告;(5)根据评估结果采取相应措施。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数据安全保护
《数据安全法》第三章数据安全保护部分规定了数据安全保护的基本要求、数据安全保护措施、数据安全事件应对等。
1、基本要求:数据收集、存储、使用、加工、传输、提供、公开等行为,应当符合数据安全要求,不得危害国家安全、公共利益和个人、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2、数据安全保护措施:包括数据分类分级、数据加密、访问控制、数据备份、数据安全审计等。
3、数据安全事件应对:数据安全事件发生时,应当立即采取应急措施,包括通报、调查、处理、恢复等。
法律责任
《数据安全法》第四章法律责任部分明确了违反数据安全法的行为及其法律责任。
1、违反数据安全法的行为:包括未履行数据安全风险评估、未采取数据安全保护措施、未按照规定报告数据安全事件等。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2、法律责任:根据违反数据安全法的行为,依法给予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吊销许可证、责令停产停业等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附则
《数据安全法》第五章附则部分规定了数据安全法的施行日期。
1、施行日期:自2021年9月1日起施行。
《数据安全法》的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数据安全法治建设迈出了重要一步,该法对数据安全保护、风险评估、法律责任等方面进行了明确规定,为我国数据安全工作提供了法治保障,在数据安全日益重要的今天,学习贯彻《数据安全法》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推动我国数据安全事业的发展。
标签: #数据安全法逐条解读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