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导读:
背景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金融行业数据规模日益庞大,数据安全问题日益凸显,为加强金融行业数据安全管理,保障金融消费者权益,中国银保监会于2023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中国银保监会监管数据安全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本文将从数据治理指引的角度,对《办法》进行深入解读。
数据治理指引概述
数据治理指引是指在数据生命周期中,通过一系列的管理措施和技术手段,确保数据质量、数据安全、数据合规和数据分析等方面达到预期目标的过程,数据治理指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数据质量管理:确保数据准确性、完整性、一致性、及时性和可用性。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2、数据安全管理:保障数据不被非法获取、泄露、篡改和破坏。
3、数据合规管理:确保数据采集、存储、使用、传输和销毁等环节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
4、数据分析管理:挖掘数据价值,为业务决策提供有力支持。
1、适用范围
《办法》适用于中国银保监会监管的银行业金融机构、保险机构和相关机构,以及提供数据服务的企业。
2、数据安全管理制度
《办法》要求金融机构建立健全数据安全管理制度,包括数据安全组织架构、数据安全策略、数据安全管理制度、数据安全事件应急预案等。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3、数据分类分级
《办法》明确了数据分类分级原则,要求金融机构根据数据敏感性、重要性和业务影响程度,对数据进行分类分级,并采取相应的安全保护措施。
4、数据安全防护措施
《办法》对数据安全防护措施进行了详细规定,包括数据加密、访问控制、数据备份、安全审计、安全漏洞管理、数据安全事件处置等。
5、数据安全风险评估
《办法》要求金融机构定期开展数据安全风险评估,识别数据安全风险,制定风险防控措施,并持续跟踪评估效果。
6、数据安全事件报告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办法》规定,金融机构应建立健全数据安全事件报告制度,及时向银保监会报告数据安全事件,并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事件影响。
7、数据安全责任追究
《办法》明确了数据安全责任追究制度,对违反数据安全规定的金融机构和相关责任人进行责任追究。
《中国银保监会监管数据安全管理办法(试行)》的出台,标志着我国金融行业数据安全管理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金融机构应认真贯彻落实《办法》要求,加强数据治理,提升数据安全防护能力,为金融行业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监管部门也应加大对金融机构数据安全工作的监督力度,确保《办法》的有效实施。
标签: #中国银保监会监管数据安全管理办法(试行)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