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导读: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数据已成为国家、企业和社会的重要战略资源,为了保障网络数据安全,我国于2017年6月1日正式实施《网络安全法》,该法对网络数据进行了明确界定,为网络数据安全提供了法律保障,本文将对《网络数据安全法》中关于网络数据的定义进行解读,并探讨其内涵与外延。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网络数据的定义
根据《网络安全法》第二条规定,网络数据是指通过计算机等电子设备生成、传输、存储的信息,具体而言,网络数据包括以下几类:
1、个人信息:指以电子或者其他方式记录的能够单独或者与其他信息结合识别特定自然人的各种信息,如姓名、出生日期、身份证号码、生物识别信息等。
2、企业信息:指以电子或者其他方式记录的与企业活动有关的各种信息,如企业名称、法定代表人、注册资本、经营范围等。
3、通信信息:指通过计算机网络传输的语音、数据、图像、视频等信息。
4、网络设备信息:指与网络设备相关的各种信息,如设备型号、MAC地址、IP地址等。
5、网络服务信息:指网络服务提供者提供的服务相关信息,如服务内容、服务方式、服务协议等。
6、网络行为信息:指用户在网络上的各种行为记录,如浏览记录、搜索记录、交易记录等。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网络数据的内涵
1、数据属性:网络数据具有客观性、抽象性、动态性、可复制性等属性,客观性指数据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状态和规律;抽象性指数据是对客观事物的抽象描述;动态性指数据是不断变化和发展的;可复制性指数据可以被复制和传播。
2、数据类型:网络数据类型丰富,包括结构化数据、半结构化数据和非结构化数据,结构化数据如数据库、电子表格等;半结构化数据如XML、JSON等;非结构化数据如文本、图片、音频、视频等。
3、数据价值:网络数据具有极高的价值,包括经济价值、社会价值、政治价值等,经济价值体现在数据挖掘、数据分析、数据交易等方面;社会价值体现在提高社会治理水平、改善民生等方面;政治价值体现在维护国家安全、促进社会稳定等方面。
网络数据的外延
1、数据采集:指通过网络、传感器、摄像头等途径获取数据的过程。
2、数据存储:指将采集到的数据存储在数据库、文件系统等存储介质中的过程。
3、数据传输:指将数据从一个地方传输到另一个地方的过程。
4、数据处理:指对数据进行清洗、整合、分析等操作的过程。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5、数据应用:指将数据应用于各个领域的实践过程,如智能推荐、精准营销、智慧城市建设等。
6、数据共享:指在确保数据安全的前提下,将数据提供给其他单位或个人使用的过程。
7、数据删除:指将不再需要的数据从存储介质中删除的过程。
《网络数据安全法》对网络数据进行了明确界定,为网络数据安全提供了法律保障,网络数据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外延,包括数据属性、数据类型、数据价值等方面,在互联网时代,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网络数据安全,依法保护网络数据,发挥其应有的价值。
标签: #网络数据安全法全文最新版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