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导读: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个人信息泄露事件频发,个人数据隐私保护问题日益凸显,为维护公民个人信息权益,规范数据处理活动,促进个人信息合理利用,我国于2021年6月10日公布并正式施行《个人数据隐私保护法》(以下简称《法案》),本文将从《法案》的背景、主要内容、实施意义等方面进行详细解读。
《法案》背景
近年来,我国个人信息泄露事件频发,如“5.21”数据泄露事件、某知名电商平台用户数据泄露等,这些事件不仅侵犯了公民个人信息权益,还可能引发财产损失、名誉损害等严重后果,为解决这一问题,我国政府高度重视个人信息保护工作,于2017年6月1日实施《网络安全法》,并在2020年10月21日发布了《个人信息保护法(草案)》,经过多次修订和完善,最终于2021年6月10日公布并正式施行《个人数据隐私保护法》。
1、适用范围
《法案》适用于在我国境内收集、存储、使用、加工、传输、提供、公开或者删除个人信息的活动,以及在我国境外处理个人信息但影响我国境内个人权益的活动。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2、个人信息定义
《法案》明确了个人信息的定义,包括姓名、出生日期、身份证件号码、生物识别信息、住址、电话号码、电子邮箱、健康信息、行踪信息等。
3、个人信息处理原则
《法案》明确了个人信息处理原则,包括合法、正当、必要原则、最小化原则、公开透明原则、安全原则、诚信原则等。
4、个人信息处理规则
《法案》对个人信息处理规则进行了详细规定,包括收集、存储、使用、加工、传输、提供、公开、删除等环节。
5、个人信息主体权利
《法案》赋予个人信息主体以下权利: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1)知情同意权:个人信息主体有权知道个人信息处理的目的、方式、范围等,并作出同意或拒绝的决定。
(2)访问权:个人信息主体有权查询、复制自己的个人信息。
(3)更正权:个人信息主体有权要求更正不准确或不完整的个人信息。
(4)删除权:个人信息主体有权要求删除自己的个人信息。
(5)限制处理权:个人信息主体有权要求限制个人信息处理。
(6)反对权:个人信息主体有权反对个人信息处理。
6、信息安全
《法案》对信息安全进行了明确规定,包括安全责任、安全措施、安全事件等。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实施意义
1、保障公民个人信息权益
《法案》的实施,将有效保护公民个人信息权益,降低个人信息泄露风险,维护公民合法权益。
2、促进个人信息合理利用
《法案》的出台,将推动个人信息合理利用,提高数据资源价值,促进数字经济健康发展。
3、推动我国数据安全法律法规体系建设
《法案》的实施,将推动我国数据安全法律法规体系建设,为个人信息保护提供更加坚实的法律保障。
《个人数据隐私保护法》是我国在数字时代背景下,为保护公民个人信息权益而制定的重要法律,该法案的实施,将为我国个人信息保护工作提供有力保障,助力我国数字经济发展,在今后的工作中,各级政府、企业和个人都应严格遵守《法案》规定,共同维护个人信息安全。
标签: #个人数据隐私保护法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