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导读:
《数据安全法》是我国数据安全领域的重要法律,自2021年9月1日起正式施行,该法共七十九条,涵盖了数据安全管理的各个方面,旨在全面加强数据安全保护,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促进数字经济健康发展,以下是《数据安全法》全文内容的详细解析。
总则
《数据安全法》第一章总则共五条,明确了立法目的、适用范围、基本原则和数据安全责任制等内容。
1、立法目的:为了加强数据安全保护,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促进数字经济健康发展,制定本法。
2、适用范围:本法适用于在中国境内收集、存储、使用、加工、传输、提供、公开、删除等数据处理活动,以及涉及数据安全的相关活动。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3、基本原则:数据安全法遵循以下原则:
(1)依法管理:数据处理活动应当依法进行,不得侵犯他人合法权益。
(2)安全可控:数据处理活动应当确保数据安全,防止数据泄露、损毁、篡改等风险。
(3)创新发展:在保障数据安全的前提下,鼓励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
(4)国际合作:积极参与国际数据安全治理,推动建立公平、合理的国际数据安全秩序。
4、数据安全责任制:数据处理者应当建立健全数据安全管理制度,明确数据安全责任人,确保数据安全。
数据分类分级
《数据安全法》第二章数据分类分级共三条,明确了数据分类分级的原则、标准和程序。
1、原则:数据分类分级应当遵循科学合理、公开透明、动态调整的原则。
2、标准:数据分类分级应当根据数据对国家安全、公共利益、个人权益的影响程度,划分为不同等级。
3、程序:数据处理者应当根据数据分类分级标准,对数据进行分类分级,并报相关主管部门备案。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数据安全保护
《数据安全法》第三章数据安全保护共十二条,明确了数据安全保护的基本要求、安全评估、风险评估、数据安全事件应对等内容。
1、基本要求:数据处理者应当采取必要的技术和管理措施,保障数据安全。
2、安全评估:数据处理者应当定期开展数据安全评估,评估数据安全风险。
3、风险评估:数据处理者应当根据数据安全评估结果,制定数据安全风险应对措施。
4、数据安全事件应对:数据处理者应当建立健全数据安全事件应急预案,及时处理数据安全事件。
数据安全监管
《数据安全法》第四章数据安全监管共十六条,明确了数据安全监管的范围、方式、程序和法律责任。
1、监管范围:数据安全监管范围包括数据处理者、数据安全服务机构等。
2、监管方式:数据安全监管采取行政监管、行业自律、社会监督等多种方式。
3、监管程序:数据安全监管程序包括监督检查、行政处罚、信息公开等。
4、法律责任:数据处理者违反本法规定,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法律责任
《数据安全法》第五章法律责任共十七条,明确了违反本法规定的行为和相应的法律责任。
1、违反数据安全保护要求的法律责任。
2、违反数据分类分级规定的法律责任。
3、违反数据安全监管规定的法律责任。
4、违反数据安全事件应对规定的法律责任。
附则
《数据安全法》第六章附则共一条,明确了本法生效日期。
《数据安全法》共七十九条,全面涵盖了数据安全管理的各个方面,该法的实施,将有助于加强数据安全保护,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促进数字经济健康发展。
标签: #数据安全法有多少条内容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