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政务数据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的出台,标志着我国政务数据管理迈入新阶段。《办法》的实施细则(以下简称《细则》)对《办法》进行了细化,明确了政务数据共享与应用的具体要求和操作流程,本文将对《细则》进行解读,以期为相关部门和单位提供参考。
1、政务数据共享的原则
《细则》明确了政务数据共享的原则,包括:
(1)依法依规、安全可控:政务数据共享应当遵循法律法规,确保数据安全、可控。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2)需求导向、统筹规划:政务数据共享应当以满足实际需求为导向,统筹规划数据共享工作。
(3)资源共享、互利共赢:政务数据共享应当实现资源共享,实现互利共赢。
2、政务数据共享的范围
《细则》规定了政务数据共享的范围,包括:
(1)公共数据:指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依法收集、产生和管理的,与经济社会发展、民生服务、生态环境保护等相关的数据。
(2)部门数据:指各级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依法收集、产生和管理的,与履行职责相关的数据。
3、政务数据共享的方式
《细则》明确了政务数据共享的方式,包括: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1)数据交换平台:通过数据交换平台实现政务数据共享。
(2)数据接口:通过数据接口实现政务数据共享。
(3)数据共享目录:建立政务数据共享目录,明确共享数据的内容、范围、权限等。
4、政务数据共享的流程
《细则》规定了政务数据共享的流程,包括:
(1)需求提出:申请单位提出政务数据共享需求。
(2)审核批准:相关部门对申请单位提出的政务数据共享需求进行审核,批准后实施。
(3)数据提供:提供政务数据的单位按照要求提供数据。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4)数据使用:申请单位按照要求使用政务数据。
5、政务数据共享的保障措施
《细则》明确了政务数据共享的保障措施,包括:
(1)建立健全数据安全保障体系:加强数据安全防护,确保数据安全。
(2)加强数据质量管理:提高数据质量,确保数据真实、准确、完整。
(3)加强数据共享监管:对政务数据共享进行监管,确保数据共享工作依法依规进行。
《国家政务数据管理办法实施细则》的出台,为我国政务数据共享与应用提供了明确的指导和规范,各部门和单位应认真贯彻落实《细则》,加快政务数据共享与应用,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标签: #国家政务数据管理办法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