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导读:
概述
《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以下简称《数据安全法》)于2021年6月10日经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自2021年9月1日起施行,这是我国首部数据安全领域的基础性、综合性、系统性法律,旨在全面加强数据安全保护,构建数字时代法治基石。
《数据安全法》共分为7章,包括总则、数据分类分级、数据安全保护义务、数据安全审查、数据安全监管、法律责任和附则。
1、总则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第一章明确了《数据安全法》的立法目的、适用范围、基本原则和总体要求,立法目的为加强数据安全保护,促进数据开发利用,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保护个人、组织的合法权益,适用范围包括在我国境内开展的数据活动,以及涉及我国数据活动的跨境数据流动,基本原则包括依法保护、安全可控、创新发展、合作共赢。
2、数据分类分级
第二章对数据进行了分类分级,将数据分为国家安全数据、公共数据、个人数据和其他数据四类,国家安全数据是最高等级,涉及国家安全和利益;公共数据涉及公共利益和重大社会影响;个人数据涉及个人隐私和合法权益;其他数据包括上述三类数据以外的其他数据。
3、数据安全保护义务
第三章规定了数据安全保护义务,包括数据收集、存储、使用、加工、传输、提供、公开等环节的安全保护,要求数据控制者、数据处理者履行数据安全保护义务,采取必要措施保障数据安全,防止数据泄露、篡改、损毁等风险。
4、数据安全审查
第四章规定了数据安全审查制度,包括跨境数据流动审查、数据安全风险评估、数据安全风险评估结果应用等,对涉及国家安全、公共利益和个人隐私的数据跨境流动,应当依法进行安全审查。
5、数据安全监管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第五章明确了数据安全监管职责,包括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在数据安全监管方面的职责,要求各级政府加强数据安全监管,建立健全数据安全监管体系,提高数据安全监管能力。
6、法律责任
第六章规定了违反《数据安全法》的法律责任,包括行政责任、刑事责任和民事责任,对违反数据安全法的行为,依法给予警告、罚款、吊销许可证等行政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给他人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7、附则
第七章规定了《数据安全法》的生效日期、解释机关和修改程序等。
解读
《数据安全法》的出台,标志着我国数据安全法律体系的基本建立,对于保障数据安全、促进数据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1、明确数据安全保护范围,强化数据安全意识
《数据安全法》明确了数据安全保护范围,涵盖了国家安全、公共利益、个人隐私等多个方面,这有助于提高全社会对数据安全的重视程度,强化数据安全意识。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2、完善数据安全制度,保障数据安全
《数据安全法》建立了数据安全保护制度,包括数据分类分级、数据安全保护义务、数据安全审查、数据安全监管等,这些制度有助于保障数据安全,降低数据泄露、篡改等风险。
3、强化数据安全监管,提高监管效能
《数据安全法》明确了数据安全监管职责,要求各级政府加强数据安全监管,建立健全数据安全监管体系,这有助于提高数据安全监管效能,确保数据安全。
4、严厉打击数据安全违法行为,维护数据安全秩序
《数据安全法》规定了违反数据安全法的行为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包括行政责任、刑事责任和民事责任,这有助于严厉打击数据安全违法行为,维护数据安全秩序。
《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是我国数据安全领域的重要法律,对于保障数据安全、促进数据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在数字时代,我们要深入贯彻《数据安全法》精神,共同努力,构建数字时代法治基石。
标签: #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全文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