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导读: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立法目的与适用范围
《数据安全法》第一条明确指出,为了规范数据处理活动,保障数据安全,促进数据开发利用,保护个人、组织的合法权益,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制定本法,第二条明确了本法的适用范围,即在中国境内开展数据处理活动,包括数据的收集、存储、使用、加工、传输、提供、公开等,第三条则规定了数据安全工作的基本原则,包括依法依规、安全可控、创新发展、共享共治等。
第四条至第七条:数据安全管理制度与责任
第四条至第七条对数据安全管理制度进行了规定,明确了数据安全工作的组织领导、协调机制、责任主体等,具体内容包括:
1、国家建立健全数据安全管理制度,制定数据安全战略,统筹协调数据安全工作。
2、各级政府、部门、组织和个人应当依法履行数据安全责任,加强数据安全管理。
3、数据处理者应当建立健全数据安全管理制度,采取技术和管理措施保障数据安全。
4、数据安全事件发生后,数据处理者应当立即采取补救措施,并按照规定向有关主管部门报告。
第八条至第十二条:数据分类分级与安全保护
第八条至第十二条对数据分类分级与安全保护进行了规定,具体内容包括:
1、数据分类分级应当遵循国家标准,根据数据对国家安全、公共利益、个人权益的影响程度,将数据分为重要数据、一般数据和敏感数据。
2、重要数据实行特殊保护,包括国家安全、经济安全、社会稳定、公共秩序等方面的数据。
3、数据处理者应当根据数据分类分级,采取相应的安全保护措施。
4、数据跨境传输应当符合国家规定,依法进行安全评估。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四、第十三条至第十六条:个人信息保护与数据安全
第十三条至第十六条对个人信息保护与数据安全进行了规定,具体内容包括:
1、数据处理者收集、使用个人信息,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并取得个人同意。
2、数据处理者应当采取技术和管理措施,确保个人信息安全。
3、个人有权对其个人信息进行查询、更正、删除等操作。
4、数据处理者不得泄露、篡改、毁损个人信息,不得非法获取、出售个人信息。
五、第十七条至第二十条:数据安全风险评估与应急处理
第十七条至第二十条对数据安全风险评估与应急处理进行了规定,具体内容包括:
1、数据处理者应当定期开展数据安全风险评估,识别、评估数据安全风险。
2、数据安全风险评估应当包括数据泄露、篡改、毁损等风险。
3、数据安全事件发生后,数据处理者应当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必要措施,减轻损失。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4、数据安全事件发生后,数据处理者应当及时向有关主管部门报告。
六、第二十一条至第二十四条:法律责任与监督检查
第二十一条至第二十四条规定了法律责任与监督检查,具体内容包括:
1、违反本法规定,数据处理者未采取必要措施保障数据安全的,由有关主管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情节严重的,可以处以罚款。
2、数据处理者泄露、篡改、毁损个人信息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3、有关主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依法给予处分。
4、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对违反本法的行为进行举报,有关主管部门应当依法处理。
《数据安全法》的颁布实施,对于加强数据安全管理、保障数据安全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数据安全法逐条解读,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数据安全工作的相关要求,为我国数据安全事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标签: #数据安全法有多少条内容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