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导读: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系统已成为企业运营的核心支撑,为确保信息系统安全,预防和减少信息安全事件,提高企业信息安全防护能力,特制定本《企业级信息系统安全审计管理制度汇编及实施指南》(以下简称《制度》),本《制度》旨在规范信息系统安全审计工作,明确审计范围、流程和责任,为我国企业信息系统安全审计提供参考。
制度概述
1、目的
(1)提高企业信息系统安全防护能力;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2)规范信息系统安全审计工作;
(3)促进企业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建设。
2、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企业内部所有信息系统,包括但不限于网络、主机、数据库、应用系统等。
3、审计原则
(1)全面性:覆盖信息系统安全管理的各个方面;
(2)独立性:审计人员应独立于被审计单位,确保审计工作的客观性;
(3)客观性:审计人员应客观、公正地评价信息系统安全状况;
(4)连续性:持续关注信息系统安全状况,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
审计范围
1、网络安全审计
(1)网络设备配置审计;
(2)网络访问控制审计;
(3)网络流量监控审计;
(4)入侵检测与防御系统审计。
2、主机安全审计
(1)操作系统安全配置审计;
(2)主机安全漏洞扫描审计;
(3)主机安全事件响应审计;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4)主机安全策略审计。
3、数据库安全审计
(1)数据库访问控制审计;
(2)数据库安全漏洞扫描审计;
(3)数据库备份与恢复审计;
(4)数据库审计策略审计。
4、应用系统安全审计
(1)应用系统安全配置审计;
(2)应用系统安全漏洞扫描审计;
(3)应用系统安全事件响应审计;
(4)应用系统安全策略审计。
审计流程
1、审计计划
(1)明确审计目标、范围、时间、人员等;
(2)制定审计方案,包括审计方法、步骤、工具等。
2、审计实施
(1)现场审计:审计人员按照审计方案,对信息系统进行现场审计;
(2)远程审计:审计人员通过远程手段,对信息系统进行审计。
3、审计报告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1)审计发现:总结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2)审计结论:对信息系统安全状况进行综合评价;
(3)审计建议:针对审计发现的问题,提出整改建议。
4、审计跟踪
(1)整改落实:跟踪整改措施的落实情况;
(2)持续改进:根据审计结果,持续改进信息系统安全防护能力。
责任与义务
1、审计人员
(1)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
(2)保守企业秘密;
(3)客观、公正地开展审计工作。
2、被审计单位
(1)配合审计人员开展审计工作;
(2)及时整改审计发现的问题;
(3)建立健全信息安全管理体系。
附则
1、本《制度》由企业信息安全管理部门负责解释;
2、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标签: #信息系统安全审计管理制度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