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导读: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自2016年11月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以下简称“《网络安全法》”)正式通过以来,我国网络安全法律体系得到了进一步完善,该法明确规定,网络运营者对其收集、使用、存储、传输的数据负有安全保障义务,并对数据处理提出了全面规范,本文将从数据处理的概念、法律依据、具体要求等方面对《网络安全法》中的数据处理相关规定进行解读。
数据处理的概念
数据处理是指网络运营者对网络数据进行的收集、存储、使用、传输、分析、挖掘等操作,数据处理是网络运营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涉及到个人信息、商业秘密、国家安全等多个领域。
法律依据
《网络安全法》第二十二条规定:“网络运营者收集、使用个人信息,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公开收集、使用规则,明示收集、使用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围,并经被收集者同意。”此条款明确了数据处理的基本原则和程序要求。
《网络安全法》第二十四条规定:“网络运营者应当建立健全网络安全管理制度,采取技术措施和其他必要措施,确保网络数据安全,防止网络数据泄露、损毁、篡改等。”此条款明确了网络运营者对数据安全的保障义务。
具体要求
1、收集原则:网络运营者在收集个人信息时,应遵循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不得超出收集目的和范围,收集个人信息前,应明确告知被收集者收集目的、方式和范围,并取得被收集者同意。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2、使用原则:网络运营者使用个人信息,应当限于实现处理目的所必需的范围和限度,不得过度收集、使用个人信息,未经被收集者同意,不得向他人提供个人信息。
3、存储原则:网络运营者应当采取技术措施和其他必要措施,确保网络数据安全,防止数据泄露、损毁、篡改等,存储数据时,应采取合理的安全措施,确保数据不被非法访问。
4、传输原则:网络运营者在传输个人信息时,应采取加密、匿名化等安全措施,确保数据传输安全。
5、分析与挖掘原则:网络运营者在分析、挖掘个人信息时,应遵循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不得过度分析、挖掘个人信息。
6、信息主体权利保障:网络运营者应当建立健全个人信息保护机制,保障信息主体对其个人信息的知情权、访问权、更正权、删除权等权利。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7、数据安全事件处理:网络运营者发现数据安全事件时,应立即采取补救措施,并按照规定及时报告有关部门。
《网络安全法》对数据处理提出了全面规范,旨在保障网络数据安全,维护国家安全、公共利益和公民个人信息权益,网络运营者应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切实履行数据安全保障义务,共同构建安全、健康的网络环境。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