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导读:
近年来,我国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公共基础设施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石,对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进一步完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我国政府高度重视,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
加大投资力度,优化资源配置
为保障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我国政府不断加大投资力度,优化资源配置,近年来,中央财政加大对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地方政府也积极筹措资金,拓宽融资渠道,确保项目建设顺利推进。
1、加强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我国政府加大了对高速公路、铁路、机场等交通运输领域的投资,提高了交通运输网络的通达性和便捷性,据统计,截至2020年底,全国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15.5万公里,铁路营业里程达14.6万公里,民航旅客吞吐量达1.7亿人次。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2、提升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我国政府加大对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加强水资源调配、防洪减灾、农田水利等工程建设,提高了水资源利用效率和防洪减灾能力。
3、推进能源基础设施建设,我国政府加大对能源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优化能源结构,提高能源供应保障能力,截至2020年底,全国发电装机容量达21.8亿千瓦,其中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容量占比达44.3%。
创新体制机制,提高建设效率
为提高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效率,我国政府不断创新体制机制,简化审批流程,提高建设速度。
1、深化“放管服”改革,政府取消或下放了一批行政审批事项,简化审批流程,缩短审批时限,提高了项目审批效率。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2、推进工程总承包模式,工程总承包模式将设计、采购、施工等环节整合,减少了中间环节,降低了建设成本,提高了建设效率。
3、引入市场机制,通过招标、投标等方式,引入市场竞争,促使施工单位提高工程质量、降低成本、缩短工期。
注重工程质量,保障民生福祉
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工程质量至关重要。
1、强化工程质量监管,政府加强对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质量监管,严格执行工程质量标准,确保项目建设质量。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2、提高工程建设水平,鼓励施工单位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提高工程建设水平。
3、关注民生需求,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充分考虑民生需求,确保项目建成后能够满足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需求。
完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举措,通过加大投资力度、创新体制机制、注重工程质量等措施,我国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我国将继续加大投入,不断提高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标签: #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