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导读:
基础设施和公共配套设施是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两个重要概念,它们共同构成了城市发展的物质基础,为居民提供便利、舒适的生活环境,二者在内涵、功能、建设主体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区别和联系,本文将从这两个概念的定义、特点、区别和联系等方面进行探讨。
基础设施与公共配套设施的定义及特点
1、基础设施
基础设施是指为满足城市生产、生活、交通、通信等基本需求而建设的具有公共性、基础性、长期性和公益性特征的物质设施,主要包括交通、能源、供水、排水、防洪、环保、信息等设施。
特点:①公共性:基础设施服务于整个城市,具有广泛的受益群体;②基础性:基础设施是城市发展的基础,对其他产业发展具有支撑作用;③长期性:基础设施建设周期长,投资大,需长期运营和维护;④公益性:基础设施不以盈利为目的,为社会提供基本服务。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2、公共配套设施
公共配套设施是指为满足居民生活、休闲、教育、医疗等需求而建设的具有公共性、服务性、便利性和多样性特征的设施,主要包括公园、绿地、体育设施、文化设施、教育设施、医疗卫生设施等。
特点:①公共性:公共配套设施服务于居民,具有广泛的受益群体;②服务性:公共配套设施以满足居民需求为出发点,提供多样化服务;③便利性:公共配套设施布局合理,便于居民使用;④多样性:公共配套设施种类丰富,满足不同层次居民的需求。
基础设施与公共配套设施的区别
1、目的不同
基础设施建设的目的是满足城市生产、生活、交通、通信等基本需求,为城市发展提供基础支撑,而公共配套设施建设的目的是满足居民生活、休闲、教育、医疗等需求,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2、功能不同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基础设施主要承担城市生产、生活、交通、通信等基本功能,如交通设施连接城市各个区域,能源设施提供电力供应等,公共配套设施则主要提供休闲、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如公园提供休闲场所,教育设施提供教育资源等。
3、建设主体不同
基础设施主要由政府投资建设,具有公共性、基础性、长期性和公益性特征,公共配套设施则由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等多元主体共同投资建设,既具有公共性,也具有服务性和多样性。
基础设施与公共配套设施的联系
1、相互依存
基础设施和公共配套设施相互依存,共同构成城市发展的物质基础,基础设施为公共配套设施的建设提供基础条件,如交通设施为公园、绿地等提供便捷的出行方式;公共配套设施则丰富城市功能,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2、相互促进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基础设施和公共配套设施相互促进,推动城市发展,基础设施的建设为公共配套设施的建设提供保障,如能源设施的建设为教育设施提供电力供应;公共配套设施的建设又推动基础设施的完善,如公园、绿地的建设可提高城市绿化率。
3、相互协调
基础设施和公共配套设施在建设过程中需要相互协调,确保城市发展的有序进行,如交通设施的建设需充分考虑公园、绿地的布局,避免对公共配套设施造成负面影响。
基础设施和公共配套设施是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两个重要概念,二者在内涵、功能、建设主体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区别和联系,在今后的发展中,应充分发挥基础设施和公共配套设施的互动关系,为城市居民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环境。
标签: #基础设施和公共配套设施的区别和联系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