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导读: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据已成为国家、企业和个人重要的战略资源,保障数据安全,不仅是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要任务,也是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为此,工信部于近日发布了最新的《数据安全等级划分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旨在进一步明确数据安全保护的范围、等级和措施,为我国数据安全管理工作提供有力支撑,以下是《标准》的详细解读。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数据安全等级划分概述
《标准》将数据安全划分为五个等级,分别为:特别重要、重要、一般、低级和敏感,不同等级的数据对应不同的安全保护要求,具体如下:
1、特别重要数据:指涉及国家安全、公共利益、社会稳定以及公民个人信息等领域的核心数据,如国家秘密、关键基础设施数据等。
2、重要数据:指涉及国家安全、公共利益、社会稳定以及公民个人信息等领域的重要数据,如金融、能源、通信、交通等领域的核心数据。
3、一般数据:指不涉及国家安全、公共利益、社会稳定以及公民个人信息等领域的数据,但具有一定价值的数据。
4、低级数据:指不涉及国家安全、公共利益、社会稳定以及公民个人信息等领域,且价值较低的数据。
5、敏感数据:指涉及公民个人信息、企业商业秘密等领域的数据,如身份证号码、银行账户信息等。
数据安全等级划分标准解读
1、数据安全等级划分依据
《标准》依据数据的安全属性、影响范围、影响程度、敏感程度等因素进行划分,具体包括:
(1)数据类型:包括结构化数据、非结构化数据、半结构化数据等。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2)数据敏感程度:包括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等。
(3)数据影响范围:包括国内外、行业内部、企业内部等。
(4)数据影响程度:包括直接影响、间接影响、潜在影响等。
2、数据安全等级划分原则
《标准》遵循以下原则:
(1)安全性原则:确保数据安全等级划分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2)分类原则:根据数据的安全属性、影响范围、影响程度、敏感程度等因素进行分类。
(3)分级原则:根据数据安全等级划分,确定相应的安全保护措施。
(4)动态调整原则:根据数据安全形势变化,适时调整数据安全等级划分。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3、数据安全等级划分应用
《标准》在以下方面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1)指导数据安全保护工作:帮助企业、政府等主体识别、评估和防护数据安全风险。
(2)完善数据安全管理体系:为企业、政府等主体提供数据安全等级划分依据,构建完善的数据安全管理体系。
(3)推动数据安全产业发展:促进数据安全技术研发、产品创新和人才培养。
《标准》的发布,标志着我国数据安全管理工作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在信息时代,数据安全已成为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让我们共同努力,按照《标准》要求,加强数据安全保护,为我国数据安全事业贡献力量。
标签: #工信部数据安全等级划分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