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导读: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数据已成为国家战略资源和重要资产,为了保护网络数据安全,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我国于2017年6月1日起正式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以下简称《网络安全法》),本文将对《网络安全法》中关于网络数据的定义、保护措施等进行深度解读。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网络数据的定义
根据《网络安全法》第三条,网络数据是指通过网络收集、存储、传输、处理和产生的各种电子数据,包括但不限于:
1、用户个人信息:如姓名、身份证号码、电话号码、电子邮箱等。
2、企业信息:如企业名称、法人代表、注册资本、经营范围等。
3、网络交易信息:如交易时间、交易金额、交易对象等。
4、网络行为数据:如浏览记录、搜索记录、购物记录等。
5、网络舆情数据:如评论、回复、转发等。
6、网络基础设施运行数据:如服务器运行状态、网络流量等。
网络数据的保护措施
1、数据收集与处理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1)合法、正当、必要原则:网络运营者收集、处理网络数据,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不得收集与其提供的服务无关的个人信息。
(2)告知与同意原则:网络运营者收集、处理个人信息,应当告知用户收集、处理的目的、方式、范围等,并取得用户的同意。
2、数据存储与传输
(1)安全存储:网络运营者应当采取技术措施和其他必要措施,确保网络数据的安全存储,防止数据泄露、损毁、丢失。
(2)安全传输:网络运营者应当采取技术措施和其他必要措施,确保网络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安全,防止数据被窃取、篡改。
3、数据共享与开放
(1)依法共享:网络运营者之间依法共享网络数据,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不得泄露用户个人信息。
(2)安全保障:网络运营者共享网络数据,应当采取技术措施和其他必要措施,确保共享数据的安全。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4、数据跨境传输
(1)依法审批:网络运营者向境外传输网络数据,应当依法履行审批手续。
(2)安全保障:网络运营者向境外传输网络数据,应当采取技术措施和其他必要措施,确保数据传输过程中的安全。
5、数据安全事件处置
(1)报告与通报:网络运营者发现网络数据安全事件,应当立即采取补救措施,并按照规定向有关部门报告。
(2)调查与处理:有关部门应当依法对网络数据安全事件进行调查,并采取必要措施,防止事件扩大。
《网络数据安全法》的出台,标志着我国在网络数据安全领域迈出了重要一步,通过对网络数据的定义、保护措施的明确规定,有利于规范网络数据收集、存储、传输、处理等行为,保障网络数据安全,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在今后的工作中,有关部门和企业应积极落实《网络安全法》的相关要求,共同构建安全、健康的网络环境。
标签: #网络数据安全法全文解读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