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导读: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近年来,我国在资源综合利用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为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国家鼓励资源综合利用,并出台了《国家资源综合利用认定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这一《办法》是否依然有效?本文将从国家资源综合利用政策背景、实施要点以及有效性分析等方面进行探讨。
国家资源综合利用政策背景
1、资源环境形势严峻
我国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资源占有量较低,资源开发利用不合理、利用率不高、浪费严重等问题突出,为应对资源环境压力,我国政府高度重视资源综合利用,将其作为一项重要战略举措。
2、政策体系不断完善
近年来,我国陆续出台了一系列资源综合利用政策,如《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关于推进资源综合利用的意见》等,这些政策为资源综合利用提供了有力保障。
国家资源综合利用认定管理办法实施要点
1、认定范围
《办法》明确了资源综合利用认定范围,包括固体废物、废水、废气、废液、余热、余压、生物质等。
2、认定条件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办法》规定了资源综合利用认定条件,主要包括: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技术水平先进、资源利用率高、经济效益显著、环境保护达标等。
3、认定程序
《办法》明确了资源综合利用认定程序,包括企业申请、省级主管部门审核、国家资源综合利用管理部门审批等环节。
4、政策支持
《办法》对认定为资源综合利用的企业给予政策支持,如税收优惠、财政补贴、项目审批等。
国家资源综合利用认定管理办法有效性分析
1、政策导向作用明显
《办法》的实施,有力地引导企业加大资源综合利用力度,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2、资源利用效率提高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通过认定管理办法,企业资源利用效率得到提高,有力地缓解了资源供需矛盾。
3、环境保护效果显著
资源综合利用有助于减少污染物排放,提高环境质量。
4、政策实施效果有待提升
尽管《办法》实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部分企业认定过程中存在不规范、不透明等问题,政策实施效果有待进一步提升。
国家资源综合利用认定管理办法在推动我国资源综合利用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在新的发展阶段,我们要进一步完善政策体系,加强监管,确保《办法》的有效实施,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