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导读:
公共基础设施是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石,是保障人民群众基本生活的重要条件,为加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管理,提高建设质量和效益,推动高质量发展,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及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管理办法。
适用范围
本管理办法适用于全国范围内各级政府投资、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以及利用财政资金支持的建设项目,包括交通、能源、水利、环保、市政、公共服务等领域。
总体要求
(一)坚持新发展理念,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优化公共基础设施布局,提高建设质量和效益,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二)坚持高质量发展,推进项目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推动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三)坚持问题导向,针对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完善政策措施,强化监管,确保项目建设顺利推进。
(四)坚持改革创新,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审批流程,提高审批效率,激发市场活力。
项目管理
(一)项目前期工作,项目单位应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编制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等,确保项目前期工作合规、合理。
(二)项目审批,项目审批实行分级管理,按照审批权限,明确审批主体和审批时限,项目审批过程中,应加强协调,提高审批效率。
(三)项目招投标,项目招投标应遵循公开、公平、公正、诚信的原则,严格执行招标投标法律法规,招标文件应明确投标条件、评标标准等内容。
(四)项目建设,项目建设应严格按照批准的设计文件和施工图纸进行,确保工程质量、安全、进度,项目单位应加强对施工单位的管理,确保项目建设质量。
(五)项目验收,项目建成后,应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进行竣工验收,竣工验收合格后,方可交付使用。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资金管理
(一)资金筹措,项目资金筹措应遵循多元化原则,充分利用政府投资、社会资本、债券、基金等多种渠道。
(二)资金使用,项目资金使用应严格按照批准的预算执行,确保资金安全、合规、高效。
(三)资金监管,建立健全资金监管制度,加强对项目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确保资金使用规范、透明。
监督管理
(一)项目监管,各级政府投资主管部门应加强对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全过程的监管,确保项目建设质量、安全、进度。
(二)质量监管,项目质量监管应实行全过程、全环节、全覆盖,确保项目建设质量符合国家标准。
(三)安全监管,项目安全监管应严格执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确保项目建设安全。
(四)环境保护监管,项目环境保护监管应严格执行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确保项目建设过程中不造成环境污染。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法律责任
(一)项目单位未按规定履行项目建设、验收、运营等职责的,由有关部门依法予以处罚。
(二)项目审批、监管等部门工作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依法予以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附则
(一)本管理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二)本管理办法由国务院投资主管部门负责解释。
(三)省、自治区、直辖市可根据本管理办法,结合本地区实际,制定具体实施细则。
(四)本管理办法与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相抵触的,以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为准。
标签: #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管理办法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