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导读:
实验室保密管理制度
目的
为了加强实验室的保密管理,确保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本实验室所有人员,包括实验室管理人员、科研人员、技术人员、研究生、本科生等。
保密原则
1、最小化原则:在满足工作需要的前提下,尽量减少涉及保密信息的人员和范围。
2、全程保密原则:对保密信息的产生、存储、传输、使用和销毁等全过程进行保密管理。
3、责任明确原则:明确各岗位人员在保密工作中的职责和义务,确保保密工作落实到人。
4、严格审批原则:对涉及保密信息的活动进行严格审批,未经批准不得擅自进行。
5、定期检查原则:定期对实验室的保密工作进行检查和评估,及时发现和纠正存在的问题。
保密措施
1、建立保密制度:制定完善的保密制度,明确保密范围、保密责任和保密措施等。
2、加强人员管理:对实验室人员进行保密培训,提高保密意识和保密能力;与实验室人员签订保密协议,明确保密责任和义务。
3、严格物品管理:对实验室的涉密物品进行严格管理,包括涉密文件、涉密资料、涉密设备等;建立涉密物品清单,定期进行清查和盘点。
4、加强网络管理:对实验室的网络进行严格管理,包括网络访问、网络存储、网络传输等;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防止网络泄密。
5、强化环境管理:对实验室的环境进行严格管理,包括实验室的温度、湿度、通风等;确保实验室的环境符合保密要求。
保密责任
1、实验室负责人:对实验室的保密工作全面负责,制定保密制度,组织保密培训,监督保密措施的落实等。
2、实验室管理人员:负责实验室的日常管理工作,包括实验室的物品管理、设备管理、人员管理等;确保实验室的管理工作符合保密要求。
3、科研人员:负责科研项目的保密工作,包括科研项目的申报、研究、实验、成果转化等;确保科研项目的保密工作符合要求。
4、技术人员:负责实验室设备的维护和管理工作,确保设备的安全和保密;对涉及设备的保密信息进行严格管理。
5、研究生、本科生:在实验室学习和工作期间,遵守实验室的保密制度,保守实验室的秘密。
保密检查
1、定期检查:实验室负责人应定期对实验室的保密工作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2、专项检查:对涉及重要科研项目、重要设备、重要资料等的实验室,应进行专项检查,确保保密工作落实到位。
3、不定期抽查:实验室负责人应不定期对实验室的保密工作进行抽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保密处罚
1、**对违反保密制度的人员,视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警告、罚款、调离岗位、解除劳动合同等处罚。
2、**对因违反保密制度造成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泄露的人员,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附则
1、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2、本制度由实验室负责人负责解释。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