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导读:
在人工智能高速发展的今天,隐私保护问题愈发受到关注,为了维护个人隐私权益,各国纷纷出台相关法律法规,构建起隐私保护的双重屏障,本文将重点解读欧盟GDPR(通用数据保护条例)和我国个人信息保护法,分析这两个典型法规在人工智能时代隐私保护方面的作用。
欧盟GDPR:严苛的隐私保护标准
GDPR于2018年5月25日正式实施,是欧盟历史上最全面、最严格的个人数据保护法规,该法规针对数据处理者的义务、数据主体的权利以及违反规定的处罚等方面进行了明确规定。
1、数据处理者的义务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GDPR要求数据处理者必须履行以下义务:
(1)明确告知数据主体数据收集的目的、范围、方法等;
(2)取得数据主体的明确同意;
(3)确保数据安全,采取必要措施防止数据泄露、篡改、破坏等;
(4)定期对数据处理活动进行评估,确保符合GDPR要求。
2、数据主体的权利
GDPR赋予数据主体以下权利:
(1)知情权:了解自己的数据被收集、使用、存储、传输等的情况;
(2)访问权:查阅、复制自己的个人信息;
(3)更正权:要求更正不准确或不完整的个人信息;
(4)删除权:在特定情况下,要求删除自己的个人信息;
(5)限制处理权:在特定情况下,要求限制对个人信息的处理;
(6)反对权:在特定情况下,反对对个人信息的处理。
3、违反规定的处罚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GDPR对违反规定的处罚力度较大,包括罚款、责令改正、禁止处理数据等措施,罚款金额最高可达全球年营业额的4%或2000万欧元, whichever is higher。
我国个人信息保护法:平衡发展与保护
我国个人信息保护法于2021年11月1日起正式实施,旨在保护个人信息权益,规范个人信息处理活动,促进个人信息合理利用。
1、个人信息处理原则
个人信息保护法明确了个人信息处理应遵循以下原则:
(1)合法、正当、必要原则;
(2)明确、合理原则;
(3)最小化原则;
(4)安全原则。
2、个人信息主体权利
个人信息保护法赋予个人信息主体以下权利:
(1)知情权:了解个人信息处理的目的、范围、方式等;
(2)访问权:查阅、复制自己的个人信息;
(3)更正权:要求更正不准确或不完整的个人信息;
(4)删除权:在特定情况下,要求删除自己的个人信息;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5)查询权:查询个人信息处理情况;
(6)同意撤回权:撤回对个人信息处理的同意。
3、违反规定的处罚
个人信息保护法对违反规定的处罚力度较大,包括罚款、责令改正、禁止处理数据等措施,罚款金额最高可达上一年度营业额的5%或500万元人民币, whichever is higher。
人工智能时代隐私保护的双重屏障
欧盟GDPR和我国个人信息保护法在人工智能时代构成了隐私保护的双重屏障,为个人信息权益提供了有力保障。
1、强化数据处理者责任
两个法规都要求数据处理者承担个人信息保护责任,包括明确告知、取得同意、确保安全等,这有助于提高数据处理者的合规意识,降低数据泄露风险。
2、强化个人信息主体权利
两个法规都赋予个人信息主体一系列权利,如知情权、访问权、更正权、删除权等,这有助于个人信息主体维护自身权益,降低个人信息被滥用风险。
3、强化监管力度
两个法规都明确了违反规定的处罚措施,包括罚款、责令改正、禁止处理数据等,这有助于强化监管力度,提高数据处理者的合规成本。
欧盟GDPR和我国个人信息保护法在人工智能时代为隐私保护提供了双重屏障,有助于维护个人信息权益,促进人工智能健康发展,在未来的发展中,各国应继续加强合作,共同构建更加完善的隐私保护体系。
标签: #人工智能在隐私保护方面有哪两个典型法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