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导读:
2021年6月10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以下简称《数据安全法》),自2021年9月1日起正式施行,这是我国数据安全领域首部综合性法律,标志着我国数据安全法治建设迈入新阶段。
《数据安全法》的出台,是为了规范数据处理活动,保障数据安全,促进数据开发利用,保护个人、组织的合法权益,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以下是《数据安全法》的主要内容:
数据安全原则
《数据安全法》明确了数据安全的原则,包括:
1、数据安全优先原则:数据处理者应当将数据安全放在首位,采取必要措施保障数据安全。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2、数据分类分级保护原则:根据数据的重要性、敏感性等因素,对数据进行分类分级,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3、数据最小化原则:数据处理者应当仅收集、使用必要的数据,不得过度收集、使用。
4、数据安全责任原则:数据处理者应当建立健全数据安全管理制度,明确数据安全责任,落实数据安全保护措施。
数据安全管理制度
《数据安全法》要求数据处理者建立健全数据安全管理制度,包括:
1、数据安全风险评估制度:数据处理者应当定期开展数据安全风险评估,识别数据安全风险,采取相应措施。
2、数据安全事件应急预案:数据处理者应当制定数据安全事件应急预案,及时应对数据安全事件。
3、数据安全培训制度:数据处理者应当对员工进行数据安全培训,提高员工数据安全意识。
4、数据安全审计制度:数据处理者应当对数据处理活动进行审计,确保数据安全管理制度的有效实施。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数据安全保护措施
《数据安全法》规定了数据处理者应当采取的数据安全保护措施,包括:
1、数据分类分级保护:根据数据的重要性、敏感性等因素,对数据进行分类分级,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2、数据加密:对敏感数据采取加密措施,防止数据泄露。
3、数据访问控制:对数据访问进行控制,确保只有授权人员才能访问数据。
4、数据安全审计:对数据处理活动进行审计,确保数据安全管理制度的有效实施。
数据安全监督与管理
《数据安全法》明确了数据安全监督与管理的职责,包括:
1、国务院设立数据安全工作协调机制,负责统筹协调全国数据安全工作。
2、国家网信部门负责全国数据安全工作的统筹协调和监督管理。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3、国家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本领域数据安全工作的监督管理。
法律责任
《数据安全法》对违反数据安全法律法规的行为规定了相应的法律责任,包括:
1、数据处理者未履行数据安全保护义务的,由有关主管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情节严重的,处十万元以上一百万元以下罚款。
2、数据处理者泄露、篡改、损毁数据,或者未经授权获取、非法出售、提供数据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3、有关部门及其工作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的施行,对于保障数据安全、促进数据开发利用、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具有重要意义,我们相信,在《数据安全法》的指引下,我国数据安全法治建设将取得更大成效,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标签: #《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