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导读:
关系数据库概述
关系数据库是数据库系统中最为广泛使用的一种数据模型,它基于关系代数和关系演算的理论,通过关系(表)的形式来组织数据,本章测验将围绕关系数据库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应用进行探讨。
关系模型
1、关系定义
关系模型由关系、元组、属性和域四个基本概念组成。
(1)关系:关系是关系模型的基石,它是由行和列组成的二维表,关系中的行称为元组,列称为属性,每个属性有一个属性名,代表该属性的数据类型。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2)元组:元组是关系中的行,它代表了一个实体或实体的属性集合。
(3)属性:属性是关系中的列,它表示实体的某个特征,每个属性都有一个属性名,代表该属性的数据类型。
(4)域:域是属性的取值范围,它规定了属性中可以存储的数据类型。
2、关系的特点
(1)关系是集合,即关系中的元组是唯一的,不存在重复的元组。
(2)关系是规范化的,即关系中的属性是不可再分的,且满足一定的范式要求。
(3)关系是稳定的,即关系中的元组在插入、删除和修改操作后仍保持原有的关系结构。
关系运算
关系运算是对关系进行查询、插入、删除和修改等操作的过程,关系运算分为两大类:集合运算和专门的关系运算。
1、集合运算
集合运算是指对两个关系进行并、交、差等操作,生成新的关系。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1)并运算:将两个关系中的元组合并为一个新关系,新关系的元组包含两个关系中所有的元组。
(2)交运算:将两个关系中共有的元组合并为一个新关系。
(3)差运算:从两个关系中的第一个关系中删除第二个关系中的元组,生成一个新关系。
2、专门的关系运算
专门的关系运算包括选择、投影、连接和自然连接等。
(1)选择:从关系中选取满足条件的元组,生成一个新的关系。
(2)投影:从关系中选取指定的属性,生成一个新的关系。
(3)连接:将两个关系中的元组按照指定的条件进行匹配,生成一个新的关系。
(4)自然连接:在连接运算的基础上,去掉重复的属性名,生成一个新的关系。
范式理论
范式是关系数据库规范化理论的基本概念,它用于衡量关系数据库的规范化程度,常见的范式有第一范式(1NF)、第二范式(2NF)、第三范式(3NF)等。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1、第一范式(1NF)
1NF要求关系中的每个属性都是不可再分的,且每个元组都是唯一的。
2、第二范式(2NF)
2NF要求关系满足1NF,且关系中不存在非主属性对主键的部分依赖。
3、第三范式(3NF)
3NF要求关系满足2NF,且关系中不存在非主属性对非主属性的传递依赖。
小结
本章测验主要围绕关系数据库的基本理论进行了探讨,包括关系模型、关系运算和范式理论,通过学习这些内容,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关系数据库,为后续的数据库设计、开发和管理奠定基础。
标签: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第二章测验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