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导读: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在我国,机场吞吐量等级是衡量机场规模、服务能力和市场竞争力的关键指标,根据民航局发布的《民用机场分类标准》,机场吞吐量等级主要分为四个等级:小型机场、中型机场、大型机场和特大型机场,以下将详细介绍各等级划分标准及特点。
小型机场
1、划分标准
小型机场是指年旅客吞吐量在50万人次以下(含50万人次)的机场,主要包括县(市)级机场和部分支线机场。
2、特点
(1)规模较小,设施相对简单;
(2)服务区域较小,以当地及周边地区为主;
(3)航班数量较少,航线网络不发达;
(4)市场竞争力较弱,主要依赖当地市场需求。
中型机场
1、划分标准
中型机场是指年旅客吞吐量在50万至100万人次之间的机场,主要包括地级市机场和部分支线机场。
2、特点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1)规模适中,设施较为完善;
(2)服务区域扩大,辐射周边地区;
(3)航班数量适中,航线网络逐渐完善;
(4)市场竞争力有所提升,但仍需依赖当地市场需求。
大型机场
1、划分标准
大型机场是指年旅客吞吐量在100万至3000万人次之间的机场,主要包括省会城市机场、计划单列市机场、副省级城市机场和部分支线机场。
2、特点
(1)规模较大,设施齐全;
(2)服务区域广泛,辐射全国乃至周边国家;
(3)航班数量众多,航线网络发达;
(4)市场竞争力较强,具备一定的国际影响力。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特大型机场
1、划分标准
特大型机场是指年旅客吞吐量在3000万人次以上的机场,主要包括直辖市机场、副省级城市机场和部分省会城市机场。
2、特点
(1)规模宏大,设施先进;
(2)服务区域全国乃至全球,具备国际竞争力;
(3)航班数量庞大,航线网络遍布全球;
(4)市场竞争力突出,具备较强的国际影响力。
机场吞吐量等级划分标准主要依据年旅客吞吐量,随着我国民航事业的快速发展,各等级机场在规模、设施、服务能力和市场竞争力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提升,在今后的发展中,我国机场将继续致力于提升服务质量、拓展航线网络、提高市场竞争力,为旅客提供更加便捷、舒适的出行体验。
标签: #机场吞吐量等级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