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狐家游戏

合格性考试物理范围,合格性考试物理知识点整理

欧气 4 0

合格性考试物理知识点整理

一、运动的描述

1、质点: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质点是一个理想化的模型,实际物体在下列情况下可简化为质点:

- 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研究问题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

- 物体上各点的运动情况完全相同。

- 只研究物体的平动,不考虑其转动。

2、参考系:描述物体运动时,选来作为标准的另外的物体,参考系的选取是任意的,但应以观察方便和使运动的描述尽可能简单为原则。

3、路程和位移

- 路程: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

- 位移:表示物体位置变化的物理量,是矢量,方向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

4、速度:描述物体运动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是矢量。

- 平均速度: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位移与所用时间的比值。

- 瞬时速度: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

5、加速度: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是矢量。

- 定义式:$a = \frac{\Delta v}{\Delta t}$

- 方向:与速度变化量的方向相同。

二、相互作用

1、重力: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 大小:$G = mg$,g$为重力加速度,在地球表面附近,$g$的值约为$9.8N/kg$。

- 方向:竖直向下。

2、弹力: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

- 产生条件:两物体相互接触;发生弹性形变。

- 胡克定律: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弹力与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即$F = kx$,k$为弹簧的劲度系数。

3、摩擦力: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趋势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阻碍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力。

- 滑动摩擦力:$f = \mu N$,\mu$为动摩擦因数,$N$为正压力。

- 静摩擦力:大小和方向随外力的变化而变化,其取值范围为$0 \leq f_{静} \leq f_{max}$,f_{max}$为最大静摩擦力。

4、力的合成与分解

- 合力与分力:如果一个力产生的效果跟几个力共同作用产生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做那几个力的合力,那几个力就叫做这个力的分力。

- 力的合成:求几个力的合力的过程。

- 力的分解:求一个力的分力的过程。

- 平行四边形定则:两个力合成时,以表示这两个力的线段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这两个邻边之间的对角线就表示合力的大小和方向。

三、牛顿运动定律

1、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2、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跟作用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且加速度的方向跟作用力的方向相同。

- 表达式:$F = ma$

- 适用范围:宏观、低速物体。

3、牛顿第三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四、机械能守恒定律

1、:力与在力的方向上发生的位移的乘积。

- 公式:$W = Fs\cos\theta$,\theta$为力与位移的夹角。

- 功是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

2、功率:功与完成这些功所用时间的比值。

- 公式:$P = \frac{W}{t}$

- 功率是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

3、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

- 表达式:$E_{k} = \frac{1}{2}mv^{2}$

- 动能是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

4、重力势能: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量。

- 表达式:$E_{p} = mgh$,h$为物体相对参考平面的高度。

- 重力势能是标量,有大小和正负之分。

5、机械能守恒定律:在只有重力或弹力做功的物体系统内,动能与势能可以相互转化,而总的机械能保持不变。

- 表达式:$E_{k1} + E_{p1} = E_{k2} + E_{p2}$

五、电场

1、电荷:物体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或者说带了电荷。

2、电荷量:电荷的多少,电荷量的单位是库仑,简称库,符号是$C$。

3、元电荷:最小的电荷量,任何带电体所带的电荷量都是元电荷的整数倍,元电荷的电荷量为$e = 1.60\times10^{-19}C$。

4、电荷守恒定律:电荷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在转移过程中,电荷的总量保持不变。

5、电场:电荷周围存在的一种特殊物质。

6、电场强度:描述电场强弱和方向的物理量。

- 定义式:$E = \frac{F}{q}$,F$为试探电荷在电场中所受的电场力,$q$为试探电荷的电荷量。

- 方向:电场中某点的电场强度的方向与正电荷在该点所受的电场力的方向相同。

7、电场线:为了形象地描述电场而引入的假想曲线。

8、匀强电场:电场强度的大小和方向处处相同的电场。

9、电势:描述电场中某点能的性质的物理量。

10、电势能:电荷在电场中具有的势能。

11、电势差:电场中两点间电势的差值。

12、匀强电场中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U = Ed$,d$为两点间沿电场方向的距离。

六、恒定电流

1、电源: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2、电动势:电源的电动势等于电源没有接入电路时两极间的电压。

3、电流: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 定义式:$I = \frac{q}{t}$,q$为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t$为通过这些电荷量所用的时间。

- 单位:安培,简称安,符号是$A$。

4、欧姆定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 表达式:$I = \frac{U}{R}$

- 适用范围:金属导体和电解液。

5、电阻: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

- 定义式:$R = \frac{U}{I}$

- 单位:欧姆,简称欧,符号是$\Omega$。

6、电阻率:反映导体导电性能的物理量。

- 表达式:$\rho = \frac{RS}{l}$,R$为导体的电阻,$S$为导体的横截面积,$l$为导体的长度。

- 单位:欧姆·米,简称欧·米,符号是$\Omega\cdot m$。

7、部分电路欧姆定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 表达式:$I = \frac{U}{R}$

8、闭合电路欧姆定律:闭合电路中的电流跟电源的电动势成正比,跟内、外电路的电阻之和成反比。

- 表达式:$I = \frac{E}{R + r}$,E$为电源的电动势,$R$为外电路的电阻,$r$为内电路的电阻。

9、电功:电流做功的过程,实际上就是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能的过程。

- 公式:$W = UIt$

- 单位:焦耳,简称焦,符号是$J$。

10、电功率:电流做功的快慢。

- 公式:$P = UI$

- 单位:瓦特,简称瓦,符号是$W$。

11、焦耳定律: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的二次方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跟通电时间成正比。

- 表达式:$Q = I^{2}Rt$

12、串联电路:把电路元件逐个顺次连接起来的电路。

13、并联电路:把电路元件并列地连接起来的电路。

七、磁场

1、磁现象:自然界中存在着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磁体周围存在着磁场,磁体间的相互作用就是通过磁场发生的。

2、磁场的基本性质:磁场对放入其中的磁体产生力的作用。

3、磁感线:为了形象地描述磁场而引入的假想曲线。

4、安培定则:用右手握住螺线管,让四指指向螺线管中电流的方向,则大拇指所指的那端就是螺线管的北极。

5、磁感应强度:描述磁场强弱和方向的物理量。

- 定义式:$B = \frac{F}{IL}$,F$为垂直于磁场方向放置的一段通电导线所受的磁场力,$I$为通过这段导线的电流,$L$为这段导线的长度。

- 单位:特斯拉,简称特,符号是$T$。

6、磁通量:穿过某一面积的磁感线的条数。

- 表达式:$\Phi = BS$,B$为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S$为与磁场方向垂直的面积。

7、安培力: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力。

- 表达式:$F = BIL\sin\theta$,\theta$为磁感应强度$B$与电流$I$方向之间的夹角。

8、洛伦兹力: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力。

- 表达式:$F = qvB\sin\theta$,\theta$为磁感应强度$B$与电荷运动速度$v$方向之间的夹角。

八、电磁感应

1、电磁感应现象:只要穿过闭合电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闭合电路中就会产生感应电流。

2、感应电动势:在电磁感应现象中产生的电动势。

3、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电路中感应电动势的大小,跟穿过这一电路的磁通量的变化率成正比。

- 表达式:$E = n\frac{\Delta\Phi}{\Delta t}$,n$为线圈的匝数。

4、楞次定律:感应电流具有这样的方向,即感应电流的磁场总要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

5、自感现象:由于导体本身的电流发生变化而产生的电磁感应现象。

6、自感电动势:在自感现象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

7、涡流:当线圈中的电流随时间变化时,这个线圈附近的任何导体中都会产生感应电流,这种电流看起来像水中的漩涡,所以叫做涡流。

九、电磁波

1、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变化的磁场产生电场,变化的电场产生磁场。

2、电磁波:电磁场由近及远地传播形成电磁波。

3、电磁波的特点:电磁波是横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等于光速。

4、电磁波的发射和接收

- 发射:要有效地发射电磁波,振荡电路必须具有如下特点:第一,要有足够高的频率;第二,采用开放电路。

- 接收:当接收电路的固有频率跟接收到的电磁波的频率相同时,接收电路中产生的振荡电流最强,这种现象叫做电谐振,使接收电路产生电谐振的过程叫做调谐,从经过调制的高频振荡中“检”出调制信号的过程,叫做解调。

十、光的折射

1、折射定律: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处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入射角的正弦与折射角的正弦成正比。

- 表达式:$\frac{\sin\theta_{1}}{\sin\theta_{2}} = n_{21}$,\theta_{1}$为入射角,$\theta_{2}$为折射角,$n_{21}$为第二种介质对第一种介质的折射率。

2、折射率:光从真空射入某种介质发生折射时,入射角的正弦与折射角的正弦之比,叫做这种介质的折射率。

- 表达式:$n = \frac{c}{v}$,c$为真空中的光速,$v$为介质中的光速。

3、全反射:光从光密介质射向光疏介质,当入射角增大到某一角度时,折射光线将消失,只剩下反射光线,这种现象叫做全反射。

4、临界角:发生全反射时的入射角。

- 表达式:$\sin C = \frac{1}{n}$

十一、光的波动性

1、光的干涉:两列频率相同、振动情况相同的光波相叠加,在某些区域出现加强,在另一些区域出现减弱,从而形成稳定的干涉图样。

2、双缝干涉:让一束平行的单色光投射到一个有两条狭缝的挡板上,两条狭缝相距很近,平行光通过狭缝后会在后面的屏上形成明暗相间的条纹。

3、光的衍射:光离开直线路径绕到障碍物阴影里的现象。

4、光的偏振:横波只沿着某一个特定的方向振动,称为波的偏振。

十二、光的粒子性

1、光电效应:在光的照射下物体发射电子的现象。

2、光子说:光不仅在发射和吸收时能量是一份一份的,而且光本身就是由一个个不可分割的能量子组成的,这些能量子被称为光子。

3、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h\nu = W_{0} + \frac{1}{2}mv^{2}$,h\nu$为光子的能量,$W_{0}$为金属的逸出功,$\frac{1}{2}mv^{2}$为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

十三、原子结构

1、汤姆孙原子模型:原子是一个球体,正电荷均匀分布在整个球内,而电子则像枣糕里的枣子那样镶嵌在原子里面。

2、卢瑟福原子模型: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很小的原子核,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都集中在原子核里,带负电的电子在核外空间绕着核旋转。

3、玻尔原子模型:原子只能处于一系列不连续的能量状态中,在这些状态中原子是稳定的,电子虽然绕核运动,但并不向外辐射能量,这些状态叫做定态,原子从一种定态跃迁到另一种定态时,它辐射或吸收一定频率的光子,光子的能量由这两个定态的能量差决定。

4、氢原子光谱:氢原子的光谱是分立的,不连续的。

十四、原子核

1、天然放射现象:元素自发地放出射线的现象。

2、三种射线

- $\alpha$射线:高速运动的氦原子核流。

- $\beta$射线:高速运动的电子流。

- $\gamma$射线:波长很短的电磁波。

3、原子核的衰变:原子核放出$\alpha$粒子或$\beta$粒子,变成另一种原子核的变化。

4、半衰期: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有半数发生衰变所需的时间。

5、核反应:原子核在其他粒子的轰击下产生新原子核的过程。

6、核能:核反应中放出的能量。

7、质能方程:$E = mc^{2}$,E$为物体的能量,$m$为物体的质量,$c$为真空中的光速。

就是合格性考试物理知识点的整理,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标签: #合格性考试 #物理范围 #物理知识点

黑狐家游戏
  • 评论列表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