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导读:
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将其作为实现全面小康、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本方案旨在探讨我国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现状、问题及对策,为全面实现农村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现状
1、农村基础设施方面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近年来,我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截至2018年底,全国农村公路总里程达到402万公里,基本实现村村通公路;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84%,农村供电可靠率达到99.8%;农村互联网普及率达到39.2%,比2017年提高2.8个百分点。
2、农村公共服务方面
农村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高,教育方面,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巩固率达到94.2%;医疗方面,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达标率超过90%,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稳定在95%以上;社会保障方面,农村养老保险覆盖率不断提高,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逐年提高。
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1、农村基础设施仍存在短板
尽管我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与城市相比,农村基础设施仍存在明显差距,部分农村地区道路、供水、供电、通信等基础设施滞后,制约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2、农村公共服务水平有待提高
农村公共服务水平与城市相比仍有较大差距,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方面资源配置不足,服务能力有待提升。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3、农村公共服务均等化程度不高
农村公共服务均等化程度不高,城乡差距依然存在,部分农村地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滞后,服务能力不足,影响了农民群众的生活质量。
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对策
1、加大农村基础设施投入
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完善农村道路、供水、供电、通信等基础设施,缩小城乡差距。
2、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
加强农村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3、推进农村公共服务均等化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加大对农村公共服务资源的配置力度,推动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让农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4、创新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模式
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农村公共服务建设,创新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模式,提高公共服务质量和效率。
5、加强农村人才队伍建设
加强农村人才队伍建设,培养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为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提供人才保障。
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全面小康的重要基石,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加大投入,创新机制,努力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为全面实现农村现代化贡献力量。
标签: #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评论列表